盧俊賢
極地跑者
by Bodom Wong
2016-01-28
你知道 820 公里是有多長嗎?那是跑 19.5 次全程馬拉松的距離,那是香港與台北之間的距離,那還是 Steve 盧俊賢於兩年半裡參加的八個馬拉松賽事加起來的總距離。由 2012 年中參加撒哈拉沙漠 254 公里七日賽開始,到後來的北極馬拉松、意大利高原雪山 119 公里超級馬拉松、台灣 50 公里超級馬拉松、澳洲墨爾本海岸 100 公里超級馬拉松、美國新墨西哥州兩倍馬拉松、智利火山 70 公里超級馬拉松,最後於去年初完成南極 100 公里超級馬拉松,在兩年半的時間裡,Steve 憑藉一雙腳跑遍七大洲八大站,一共 820 公里的距離,成為全香港首位榮獲「馬拉松大滿貫」殊榮的跑手。
扭轉一生的決定
2011 年 10 月 6 日,是扭轉 Steve 一生的重要日子,在此之前的他,跟一般平凡打工仔沒有兩樣,每天的生活除了上班下班,還是上班下班,而且閒時打打籃球之外,也沒有甚麼運動鍛鍊的習慣,直至這天,他參加了一個分享會,「我當時的公司老闆在完成了撒哈拉沙漠馬拉松後,回港舉辦了一場分享會,分享他在比賽途中的所見所聞,當中最令我印象難忘的,是除了一般的健全跑手以外,原來參加者中還有傷健人士,真難想像他們是如何做到的。雖然分享會的內容非常有趣,而且充滿啟發性,但我發覺無論如何也是比不上親身去經歷的,正好下一屆的賽事是在翌年的 4 月 6 日舉行,還有半年的時間讓我去準備,便膽粗粗地報名參加。」打從這天起,Steve 的生活變得完全不一樣,為了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他每天早上五點半便起床練跑 10 公里,又會趁午膳時的閒餘時間積極做 gym,並於晚上下班後再練跑 10 公里,周末更會跑一趟 30 公里以上的長課,每星期只休息一天。
平凡人的非凡經歷
5K、10K、15K、半馬、30K、全馬……對於一般香港人來說,這樣循序漸進的慢慢增加比賽「K 數」是最普遍的做法,然而 Steve 才第一次參加長跑賽事,便是有「地獄馬拉松」之稱的撒哈拉沙漠馬拉松,參賽者不但須於七日內完成一共 254 公里的賽事,賽道更是沙漠之地,實在難以想像那是何等艱辛,而 Steve 更幾乎在比賽中失掉性命:「由於最後一天的賽程僅有 16 公里,而且是一條大直路,賽會相信選手們都能跟得上不會走失,所以並沒有特別放置路標。豈料我跟另外兩位一同參賽的同事經歷了此前接近 240 公里的比賽後,因為雙腳累積下來的疲勞及傷痛而遠遠落後於其他參賽者,還在最後的六公里路程走錯了方向迷了路,而更甚的是我們三人當時只剩下非常少量的水,繼續下去真的隨時性命不保,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二人都已經打算放棄比賽了。其實在這段時間裡,賽會因為發覺我們落後的程度太不尋常,也有嘗試過派遣直昇機來搜索,『幸好』他們不知為何沒有看見我們,迫使我們只好繼續堅持下去。最後我們花了超過十個小時去完成這『最後的六公里』,到達終點時,所有的參賽者都已經離開了,連終點線都已經被拆掉,只剩下那班以為我們已經葬身於沙漠中,因而淚流滿面的工作人員。」
縱然險些在比賽中喪生,但這次經歷不但阻擋不下 Steve 的腳步,更反而令他決心繼續征服各大極地馬拉松賽事。在完成了撒哈拉沙漠馬拉松的一年後,Steve 參加了不少人夢寐以求的北極馬拉松,又接連完成了意大利、台灣、澳洲、美國、智利以及南極的超級馬拉松賽事,完成了「馬拉松大滿貫」的壯舉。從「七大洲八大站」的馬拉松比賽中,Steve 贏得的除了是一身傷患,以及那八個令人羨慕的紀念獎牌之外,當然是那些用錢也買不到的珍貴回憶。Steve 說:「我覺得長跑運動,尤其是在極地環境進行時,可說是一種自我修為,除了鍛鍊到個人意志之外,其實在過程中還提供了一個很大的空間讓我們與自己進行對話,令我們了解自己更多,並看清自己在面對困難時是用一個怎樣的態度處理,從而嘗試作出改變,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放棄不在選擇之列
常言道:「挫折令人成長,失敗令人偉大。」沒有經歷過挫敗、克服過困難,人只會原地踏步。相信對於不少人來說,要完成一趟馬拉松比賽已經並非易事,而比之更長的超級馬拉松更是天方夜譚,那更何況是在極地進行的呢?在訪談之中,聽著 Steve 訴說比賽中的一切,不禁暗暗佩服他的堅毅和勇氣,但原來他也有過想放棄的時候:「我曾經有過兩次是想要放棄的,第一次是在撒哈拉沙漠時,當我完成了頭三天合共約 100 公里的賽事後,其實雙腳已經長滿了水泡,為了繼續比賽,我每天都必須忍痛將水泡割開,將裡面的沙粒清洗出來,否則會令傷口發炎腐爛,不能繼續作賽。而更令人意志消沉的,是我在第三天晚上患上了腹瀉,當時心想要在嚴重脫水的情況下應付第四及五天 80 公里的賽事,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所以才剛跑了 10 公里左右,我心中的魔鬼便不斷為我製造大量退出放棄的藉口,推使我跑到第一個 checkpoint 時,便立即向工作人員表述自己的身體狀況,讓他命令我退出比賽。豈料他卻只叫我休息,並沒有要我退出,結果在熟睡了一個小時後,我的身體狀態果然恢復了過來,能夠繼續完成下去。」
Steve 續說:「至於第二次有過放棄念頭的,便是之後的北極馬拉松。在比賽進行前的三個月,我為了備戰香港超級馬拉松比賽 HK-100 而不慎受傷,結果在整整三個月完全沒有進行過訓練的情況下,便參加了比賽。北極馬拉松賽程全長 42.195 公里,分成十個圈進行,每個圈大約 4.2 公里,由於三個月沒有訓練加上傷患未完全康復,結果我跑到第二個圈,雙腿已經開始痛得幾乎連路都走不動。要知道北極是四下無人的,如果在途中倒下了的話,是不會有人立刻發現到並作出救援的,在這個零下 40 度的環境下,短短數秒便足以致命。當我正在掙扎應不應該放棄的時候,我看見一個年僅 14 歲的小朋友,為了兌現對剛過世的親家姐許下的承諾,不怕艱苦困難地堅決要完成賽事,當時我心想:『連他年紀這麼小,都能夠堅持下去的時候,我又怎麼可以就此放棄呢?』就這樣,我很快便麻醉了自己,將所有的痛楚都忘掉了,終於在最後以八個多小時完成比賽。經過了這兩件事之後,我領悟到原來一些我們曾經以為沒可能解決的難題,其實只要懂得妥善地處理,對症下藥,還是會有解決辦法的。而且在訂下了目標之後,只要『放棄』並不在選擇之列,最終總會找到方法去完成的。」
想要征服的世界
透過參加極地馬拉松,Steve 看到了很多,領悟了很多,承傳著當年公司老闆帶給他的影響,現時 Steve 除了保持著每天都練跑的習慣之外,還會特別抽時間到學校進行演講,分享自己在參加極地馬拉松時的經歷和得著,希望能推廣長跑運動之餘,亦能為他們帶來一些正面影響:「可以的話,真希望其他人都可以嘗試跑一次極地馬拉松,這種經驗是任何其他東西所無法給予的。」而為了實行推廣這理念,Steve 除了用口講之餘,更實際行動地構思出一共有五站的「五嶽超級馬拉松世界賽」,首場賽事將會於今年 3 月中在嵩山舉行。Steve 笑說:「我是個怪胎,第一次比賽就參加地獄級別的撒哈拉沙漠馬拉松,但其實練習馬拉松是應該循序漸進的,所以除了難度比較高的 100 公里、50 公里、半馬比賽外,我亦設計了十公里和五公里的賽段,並加入了親子賽、情侶賽等元素,希望吸引更多人參加。而且我在是次比賽中,還故意挑選了一些風景優美和富有當地特色的路段,更邀得了不少我在外地比賽時所認識到的世界級好手參加,希望能將長跑運動好好推展開去。」雖然已經完成了當初「馬拉松大滿貫」的目標,而且近期還要忙於籌備比賽的事宜,令到自己的訓練及比賽時間減少,但 Steve 矢言自己並不會放棄繼續參加比賽:「我之前參加比賽都比較著重於能否完成,但在未來的日子我希望將要求升高,在完成比賽的同時還希望能爭取佳績。接下來,我將會在 9 月份的時候參加一個朋友舉辦的大峽谷超級馬拉松比賽,七日內跑 273 公里的,希望能以三甲之內的成績完成吧!」
TEXT / BODOM WONG PHOTO / MICHAEL WONG STYLING / ALEX NG
MAKE-UP / GLORY KWOK HAIR-STYLING / IDA HAIR WARDROBE / MONC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