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門運動在香港
巧固球:君子之爭

巧固球(Tchoukball)起源於瑞士,是結合手球、排球和壁球而發展出來的運動。由於球撞網的聲音,與國語「巧固」及法文”Tchouk”的聲音相近,所以因而命名。雖為球類對戰運動,感覺如手球近似,但比賽進行時,禁止雙方球隊身體上劇烈碰撞,因有「君子球」之稱。但是在香港,要打「君子球」卻也談何容易呢?

 
鬥智鬥力的博奕
香港巧固球代表隊成員蔡秉欣(Martin)指與巧固球結緣只因一時對「巧固球」這名字好奇,但一深入了解就不能自拔。「在大學一些球類技巧課堂中遇到這個名字,一時不明所指,帶著好奇心就去學。當玩過後,就發現這運動十分獨特,與平時接觸的球類活動很不一樣。如很多時球類對戰運動也有各自的場區,但巧固球兩邊的球網也是中立的,這意味著防守一方,下一刻可能就已是進攻方,不僅運動員要十分專注,比賽過程也十分剌激。」巧固球的比賽雖然沒有劇烈身體碰撞,但十分講究技巧,不但要迅速做出傳接、投射、接抱等動作,進攻時投射的假動作與防守時對球反彈路線的預判,是一種重視博奕,鬥智鬥力的球類運動。
 
防守就是進攻
另一位成員吳子祈(子祈)前身是打排球,它覺得兩者在防守上有同通之處,所以在大學時一接觸巧固球就很快上手。「我本身在浸大主修體育,其中一個課堂就是有關Tchoukball。本身對這活動毫無認識,之前一直是打排球,司職自由防守球員。我發覺兩者防守意識很相似,而巧固球中防守佔了很重要一環,從中所獲得的成功感驅使我繼續到現在。」巧固球名字中的「巧」 指靈巧的進攻,「固」則指堅固的防守,和很多球類運動一樣防守就是進攻的起點。但不同的是,巧固球中雙方不會去爭搶球,也不會碰撞對方,連對手進攻投射時,防守球員也不能用身體攔阻對方。防守方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想辦法接起反彈的球,因為只要球不落地,對方就不能得分,攻防戰的角色就會對換。
 
 
與手球異同
子祈再進一步為我們講解巧固球時,就提到玩法基本上與手球有不少同通點,規則並不多,而當中很多也與「三」離不開關係。「手球就是把球射中網內而得分,巧固球即是把球射到網中反彈而又不被對方接到而獲分。規律中有很多個『三』要記住,首先球網周邊三米為禁區,球員不得內進。而每個球員也不能持球多於三秒,另外和手球一樣帶球不能走多於三步,傳球也不能過三,三傳後也必需投射等等。」
而Martin就指雖然巧固球和手球有類同的地方,但確實是很不一樣的活動,不僅防守方式不一樣,進攻的技巧也不同。「如果講動作方面,手球著重是肩頭發力,相較是以力量為主。而巧固球投射的重點是在手腕,如何扭動手腕,以不同角色做出對方難以預計的反彈球才是當中最困難的地方。起跳方面,手球是向前跳盡量讓自己接近龍門,但巧固球即是向高跳,因為要靠騰空力去爭取更多時間扭動手腕。」
這是一項運動講求選手腦筋,判斷球落點及全隊佈陣的運動,因為不鼓勵身體碰撞,其實十分老少咸宜,只是因推廣和政策為限,香港能玩的巧固球的地方少至又少。Martin就續指:「始終這是20世紀70年代才被發明的一種運動,相比足球、籃球已有悠長歷史,是需要更多時間作推廣。巧固球不僅任何年齡也適合玩,當中攻防戰的樂趣也很有趣味,相信假以時日香港也會更多人參與。」
 
INTERVIEW & TEXT / TING CHAN    PHOTO / MICHAEL WONG
Koomen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