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與創造

Hazel的Instagram除了充滿了她的生活日常外,也充滿了她親手拍攝的菲林照片。她親手拍攝的作品驚人地成熟,散發著濃厚的老香港情懷。街頭的紅白藍帆布、舊式唐樓的鐵窗花、茶餐廳的格子地磚、老店的手寫招牌,都是她的照片中經常出現的元素。這些影像不僅捕捉了城市的紋理,更凝結了時光的重量。「我覺得這些舊式事物比現代的東西漂亮,它們有故事,有溫度。」Hazel說這些作品不僅是對老香港的致敬,也承載了她對舊事物的懷念。這種對城市變遷的敏銳感知也無形間成為她創作的核心靈感。那些老舊的唐樓、狹窄的巷弄、帶著歲月痕跡的招牌,在她的鏡頭下彷彿有了生命,訴說著屬於這片土地的滄桑與韌性。
Hazel熱愛用鏡頭捕捉那些被忽略的角落:一株在石屎森林中頑強生長的植物、一條承載無數人腳步的舊街道,甚至是一個不起眼的路牌。在她的眼中,每道微小的存在皆有獨特的故事,彷彿在低語著香港的過去與變遷。「我對香港的城市環境著迷,這些植物、街道,甚至不起眼的角落,都有它們的故事,」Hazel說這句話時,眼神溫柔而堅定。她的作品不僅是視覺的記錄,更是一種對城市記憶的深情書寫,讓觀者在熟悉的街景中感受到時間的流轉與共鳴,這些被時代洪流沖刷的痕跡,恰巧是我城最動人的皺紋。隨著重建項目不斷推進,Hazel的作品更像是一場與時間的溫柔角力。她不再是旁觀者,而是以鏡頭為筆的記錄者,其實已不自覺地在每幀影像裡埋下時光的種子。
離不開 留不低

Hazel的攝影作品充滿了對老香港的深情注視,特別是九龍城,那片承載她童年記憶的土地。從九龍城的舊街區到被遺忘的角落,她的鏡頭總是能發現那些被時間掩蓋的細節。「九龍城很多事物也快要清拆,我從小在那裡長大,希望用我有限的能力去記錄這個地方,留下一些回憶。」她坦言,香港的改變讓她感到陌生。「現在的香港變得太快,全球化讓這世界的一切都變得一樣。」Hazel的作品正是對老香港面貌的深情挽留,她的作品不僅是視覺的記錄,更是一種情感的共鳴,訴說著她對九龍城這片成長之地的眷戀,但我們終究無法阻止時代的推移。
在方寸間築起詩意

在大學的最後一年,Hazel 將她的敏銳觀察力延伸至香港的住屋問題,畢業研究選擇了一個別出心裁的主題,創作出一系列《生活的藝術》的書籍。她教會我們在鋼筋森林的縫隙裡,如何用五感丈量自由,探索在狹小空間中創造美好生活的可能。她的創作不僅是對都市的反思,更是一種對生活態度的探索,將小心思融入日常的方寸之間,在有限空間中創造無限美好。這些創作不僅是Hazel對都市生活的反思,也是她對生活態度的探索。
我感知 我發掘

談及畢業後的未來,Hazel並未給自己設限。「我喜歡挑戰,喜歡找方法讓事情變得更好。」她的語氣中透著堅定的力量。無論是繼續用鏡頭捕捉老香港的故事,還是記錄那些舊式事物的美麗,她都希望這份青春的熱情能延續下去。Hazel並未被幕前的身份框住,而是將最喜愛攝影藝術視為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攝影能夠代替我雙眼,為我記錄所有看見之事物。」對她而言,攝影不僅是記錄香港變遷的工具,更是青春中尋找自我、探索世界的方式,在全球化與快速變化的時代中,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
變與不變

大學剛畢業的Hazel站在人生的新起點,青春對她而言不再只是一場懵懂的冒險。在這個甚麼都在講求速度的年代,她學會了在鏡頭前展現甜美笑容的同時,保持內心那份獨立的思考;在追逐夢想的路上,既不忘記來時的路,也不抗拒未知,就像那些被拆除的老建築,終將以另一種形式活在記憶裡,沉澱為成長的養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