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聲笑聲之後,又是甚麼?
電視演義:《香港'81》到《愛·回家》看港人困局

除了一部部經典神劇外,處境劇也是我們那些年的重要回憶。長壽而又「死唔斷氣」的劇情,不但讓處境劇有過百,甚至過千集,每每一播就幾年,印象深刻到你總有幾首主題曲一定識唱幾句。然而,從反映社會的《香港’81》系列,到今日做完《愛·回家》,就是做《愛·回家之八時入席》和《愛·回家之開心速遞》,30年後本土處境劇又發展成甚麼模樣?笑聲笑聲之後,又是甚麼?

做完《愛‧回家》後仍是做《愛‧回家》

要講大台處境劇史,必須由1973年的《七十三》開始,由住同一層兩伙人的家庭日常生活開始,涉及當時社會議題,這定調也是處境劇重要一環,某程度這也是處境劇和肥皂劇等其他劇類的重要區分。遠的經典暫不說,本港的處境劇走過30多個年頭,今天讓你「電視撈飯」的是做極還生存的《愛·回家》系列,社會題材不能說完全缺乏,君看2012年首播的第一輯主打「溫情」訴說家人微妙的互動,當中家庭設定也反映現時社會價值觀?在此刻的政治環境下,自然無人相信大台有勇氣去觸及具爭議的社會題材。因此,反映現代家庭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無疑是聰明及可行做法,只是故事線充斥著太多大台約定俗成的無聊橋段,加上新添的人物設定,讓劇情走向犯駁和十分離地。(雖然「離地」又可能某程度反映了一部份香港人的現狀)

及後,《愛·回家》系列由《愛·回家》(第二輯)、《愛·回家之八時入席》和《愛‧回家之開心速遞》等接棒,由其沿用《愛·回家》一名就知都是舊酒新瓶。很多人眼中《愛·回家》系列故事述事方法,已不再是每集一單元,某程度上其實已經不算是處境劇,基本上只是一個短劇,或將肥皂劇分開幾集播。

 

《香港’81》《城市故事》夠經典

處境劇要仿照現實,才能令觀眾代入,某程度上反映本土的生活面貌,其人物的刻劃十分重要。在《愛·回家系列》成無綫電視最長的電視劇之前,這一個最長壽的紀錄一直由《香港’81》至《香港’86》系列保持,劇集中每集故事,均取材自當時社會的時事話題,劇情早期多為諷刺時弊,人物如茂叔、順嫂大部分來自草根階層,其生活點滴與對時事的觀點讓觀眾容易得到共嗚,不但是很多人心目中經典,更堪稱是最能即時反映社會時弊的電視劇。緊接的《城市故事》也同樣經典,以沙田新市鎮幾個典型香港家庭做主線的處境劇,全劇共455集,劇集不但勾畫出在香港這個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同時訴說當時香港人的心態、思想及願望。

當然,能做出反映社會時弊的處境劇自然上乘,香港也的確曾經製作出真真正正的本地處境劇。不過,對於觀眾而言,相比探討社會議題,處境劇的輕鬆喜劇主線,可能更為重要。而90年代將當時蠻受歡迎的無厘頭式元素注入處境劇的《卡拉屋企》就是另類經典。演員除了有吳鎮宇、李婉華、楚原、盧宛茵、黎海珊、鄭敬基等,此劇亦曾有不少紅星客串參演,其無厘頭地位絕對備受肯定,在瘋狂爆笑的風格中也不是言之無物,只看片頭曲歌詞到今時今日也十分反映現實就可見一斑。

 

溫馨倫理 + 職場元素

及後,還有十大長壽劇之一,由黎明唱主題曲的《開心華之里》,以及1994年古天樂初演電視劇就有份參與的《餐餐有宋家》。之後就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長達千集的《真情》,雖然往後大家指出《真情》犯駁位極多,加上一開始以「溫馨倫理劇」定調的劇情也不太吸引,導致收視欠佳。但當中人物如「叉燒炳」、「善姨」、「好姨」等均成為觀眾心目中的經典人物,而「完美奸人」鄭子誠也憑劇中反派角色「子浩」奠定觀眾對他之後所演之角色「背後必定有陰謀」的想象。

另一經典就要數由棟篤笑之王黃子華再加上鄭裕玲演出的辦公室處境劇《男親女愛》,生活與辦公室的日常非常寫實,加上大量金句對白亦讓這劇成為當時熱話。另一搞笑又洗腦的處境劇《皆大歡喜》在2001年開拍,連時裝版合共770集,劇情偏向無厘頭。說它洗腦只因主題曲歌詞「唏呀唏呀唏…唏呀唏呀唏」,當旋律奏起相信薛家燕必定會在你腦海中浮現。

然後,由《高朋滿座》、《同事三分親》、《畢打自己人》的06到10年期間,大台的處境劇就進入了一個無限loop的困局。名字雖變人物雖換,但即使角色或劇名對換,也不會有太多違和感。當然,講述家庭一伙人親情、友情與愛情上的遭遇,加上辦公室內是非與權鬥,也總有讓人代入的地方。職場元素加強是近年本土處境劇唯一的招數,在之後的《女王辦公室》及《誰家灶頭無煙火》主要場景均設於家庭和辦公室之中。先不論這是否一步好棋。但如《畢打自己人》般劇中的「潮雜誌社」位於黃金地段中環畢打街這「太tvb」的設定隨處可見,試問這種處境是要找甚麼人來代入?

 

Koomen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