揸地拖掃把扮玩冰壺?唔好預我,說到底冰壺都是我國(sorry,筆者為加籍華人)的國技,冬奧男女子隊奪金大熱,我擔心若今天嘲笑冰壺,他日加國政府立「冰壺法」,誰貶損冰壺都要被褫奪公民資格,然後更要有追索權,那我就大件事了,你知喇,而家香港好亂呀……
冰壺簡史
冰壺起源於16世紀的蘇格蘭,當時人們會於冬天時結冰的池塘上玩一種推石球遊戲,而最早的冰壺在1511年的蘇格蘭首次出現比賽,後來在17世紀之時,當時的冰壺運動員在比賽用的石頭上,加上一個手把,這就成了現代冰壺的最初外形,現在的石壺其實也是大同小異,是用蘇格蘭西海岸外的Ailsa Craig島上的一個花崗岩採石場上,經鑽石研磨製成的花崗岩石,每枚重20公斤!
冰壺於18世紀,由在英國軍隊傳至北美洲,並且漸漸的普及起來,之後在20世紀,室內運動場出現,冰壺的發展更進一步。1966年,國際冰壺總會在英國成立,把這種在冰上推石壺到目標的運動推上國際,在1980年成為了奧運上的一個認可體育運動,及後在長野冬季奧運中,男、女子的冰壺賽首度成為了正式的比賽項目。
又推又擦 鬥智鬥力
在賽事中,每隊有八個石壺,四位運動員參賽,他們要在一局之中,各要兩次把石壺推向另一端的標靶得分區(House)。在一局結束後,計算雙方在目標中石壺的數量,擁有距離中心點最近的石壺的一方獲勝。比起失敗方距離中心點最近的「石壺」,勝利方每擁有一個距離中心點更近的石壺則可得到一分。而一場冰壺比賽合共十局,最後總分高的一方獲勝。
好了,那兩個拿地拖掃把的又在做甚麼?在石壺滑了出去後,會有兩名隊員在石壺左右兩邊追趕,拿著長刷不停地擦冰面。其實他們是在調校石壺滑行的軌道,當摩擦冰面時,會把冰面溶化減低阻力,讓石壺滑得更快、去得更遠。另一方面,亦可以利用石壺的兩邊不同阻力,來微調改變石壺的前行的路線,達至落西的弧道效果,這一招可以兜過己方的石壺而直接撞擊對方的石壺,打得中,就可以一下子把比賽形勢扭轉。為了在冰面上行走而不滑倒,冰壺運動員就必須穿上設計特別的冰壺鞋,它不是一對而是鴛鴦的!一隻鞋的鞋底是光滑的,方便在冰面上滑行;另一隻用上防滑鞋底,方便停下來。因為冰壺要鬥智鬥力,所以有人又稱為「冰上棋局」。
香港冰壺協會會長John
香港冰壺第一人
三年前的俄羅斯索契冬季奧運會,香港人李石樁(John)在電視直播中觀賞到冰壺直播,便希望把這運動引入香港,在冬奧閉幕後,John便成立了香港冰壺協會,更去了蘇格蘭作實地考察,由零開始把冰壺慢慢的引入香港。可惜,冰壺除了要有個壺外,仲要有冰。John稱本地溜冰場拒絕出租場地:「他們婉拒出租冰場也可理解,因為冰壺比賽容易破壞冰面。另外冰壺重近20公斤,而香港溜冰場的冰面太多刀痕,阻力太大根本玩不了。」眼見冰壺在港的發展遇上阻力,John便立即想出在陸地上進行冰壺形式的地壺球運動:「地壺球其實是由冰壺演變而來,比賽分成兩隊,共計六個回合,每局輪流於賽道上、用手把1.5公斤的地壺球推向House,最近中心點的便可得分。」現在John一方面走遍全港幼稚園、中小學,以及社區中心去推廣地壺球,另一方面,他的冰壺熱情仍未冷卻,帶領香港代表隊到亞洲及世界各地比賽,這份堅持令人尊敬。
TEXT / ANSON 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