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e You Watch TENET
無劇透!助你看懂《天能》的七大資訊

近日的熱門搜索字,除了Rolex新錶、三權分立、細So紫語之外,還有就是天能,即是導演Christopher Nolan的最新作品,因疫情關係,香港上映日期押後幾次,終於將在星期四上映,作為Nolan最燒腦的一套電影,以下七項資訊,都是與電影情節有莫大關係,好為你入場前前打底,但至於是跟哪部分有甚麼關係,暫且不能劇透,待香港公映首日,定必跟大家公開。

熱力學第二定律

The 2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不要看到「熱力學」三個字就放棄啦,這定律簡單來說,就是在熱力學過程的不可逆性:一旦發生,就無法回頭。其中能夠量化這個過程的指標叫做「熵」(entropy),當一個孤立系統逐漸朝向熱力學平衡,例如冰溶化、食物煮熟等,熵都會變大。即是牛扒愈熟,就愈唔生(係咪好黎明金句呢)。因此從這個角度看,熵的測量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時間的指標,因為它永遠朝向一個目標。

基本上,世界萬物都朝最大熵前進,宇宙當然是視為一整個巨大的孤立系統,熵狀態永遠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而當宇宙的熵達到最大值時,所有物質溫度達到熱平衡,就是宇宙完結之時,這種狀態稱為熱寂。亦有理論稱,若從量子化的角度去觀測每一個分子,在某些情況、在某些瞬間,熵是可能變小的,稱為逆熵。

 

祖父悖論

Grandpa Paradox

這是一種時間旅行的悖論,最先由法國科幻小說作家René Barjavel在他1943年的小說《Le Voyageur Imprudent》中提出。情景是這樣的:假如你回到過去,把你仍是年輕的祖父殺死,祖父死了就沒有父親,沒有父親也不會有你,那麼是誰殺了祖父呢?

 

單電子宇宙理論

One-Electron Universe Theory

美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得獎者John Wheeler於1940年曾經提出這一個理論,內容是宇宙中的所有電子(electron),都是同一個電子在時空中運動的結果;並且這電子在時間中既能「向前」也能「向後」移動。這個單電子宇宙理論可解釋到為何所有電子都具有相同的電荷和質量了,因為宇宙中所有電子都是同一顆電子!向前的這些成為我們所見的電子,而向後的則形成正電子,即電子的反粒子。一個正電子和一個電子碰撞會產生湮滅(annihilation),然後互相抵消。

 

莫斯科歌劇院人質脅持事件

Moscow Theatre Siege

2002年10月,逾40名車臣共和國綁匪闖入莫斯科歌劇院(House of Culture of State Ball-Bearing Plant),脅持逾850名人質,要求俄羅斯軍隊撤出車臣共和國。同月27日,俄羅斯聯邦軍警及阿爾法小組以芬太尼麻醉表演廳內所有人後強攻進入,擊斃39名恐怖分子。雖然多數人質獲救,但亦有至少129名人質因為吸入芬太尼而產生的副作用而死亡。

 

鉗形攻勢戰術

Pincer Tactic

這是一種戰術。主要是將己方軍隊分成兩路,於兩個方向對敵方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人除了閃電戰,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裝甲部隊的鉗形攻勢戰術。優勢是迫使敵方拉長戰線、兩面作戰,劣勢為需要大量軍隊參與,分散的兵力又增加了被圍殲的危險,除非你同時有兩支軍隊……

 

曼克頓計劃

Manhattan Project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研發與製造原子彈的一項大型軍事工程,1942年8月13日正式命名,雇用了超過13萬人員,花費了將近20億美金,由美國物理學家Robert Oppenheimer牽頭負責,他亦因此被稱為原子彈之父。1945年7月16日,美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試爆成功,史稱Trinity核試驗,爆炸當量大約21,000噸TNT炸彈,同年8月美國向日本投放兩枚原子彈,引致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Oppenheimer深知原子彈的可怕威力,於是反對美國繼續研發以核融合為原理的氫彈,並推動核能的和平使用。

 

回環文石碑

Sator Square

所謂迴環文,就是一組字母、數字、或者符號,可以按照不同的順序讀。這塊Sator方磚,由「Sator」、「Arepo」、「Tenet」、「Opera」及「 Rotas」五個單片語成,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雙重回環文,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它的文字都是一樣的。這方磚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在龐培古都的遺迹里就發現過,古都於 79 A.D. 因維蘇威火山噴發而被掩埋。

 

Koomen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