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高級製錶宇宙:Keywords in High Watchmaking

高級製錶業歷史悠久,行業專業詞彙看似繁多艱深,但只要圖文並茂,找機會親身接觸操作鐘錶,字眼含義不難理解。再想想這些字眼之間的關係,便會明白製錶工藝博大精深,貫穿天文學、藝術和日常生活,宛如人類文明的智慧結晶。下文引用江詩丹頓鐘錶作為例子,說明製錶業常用詞彙意思。
Annual Calendar – 年曆功能
年曆顯示功能是機械鐘錶複雜功能之一,能顯示月份、星期、大月和小月日期;每逢平年或閏年,用家只須在2月28日或29日調校一次。
Analogue – 指針式時間顯示
指針式時間顯示是指以指針、時標和錶盤顯示時間的方式,用家通過對比指針及刻度的位置閱讀時間。另一種常用的時間顯示方式是字母數位時間顯示。

Applique – 嵌花
嵌花是把一片薄身物料鑲於另一件物件表面的加工技術。錶盤的時標、品牌標誌、視窗框或裝飾通常是一片精鋼、金、銀、鉑金或鈦金屬切割出來,經過爪鑲或黏合技術固定於錶盤之上,提升錶盤易讀性或美感。

Astronomical Complications – 天文複雜功能
天文複雜功能是反映天體運行規律與天體位置之顯示裝置。簡單日曆、年曆、萬年曆、月相、晝夜、潮汐、均時差、星座、節氣及天星圖等都是天文複雜功能之一。

Barrel – 發條盒
發條盒是用來儲存手動和自動時計在上鏈時所累積能量之裝置。發條盒由螺旋形鋼片彈簧(發條)和圓形盒狀發條鼓組成。發條具備張力,在上鏈時往內捲縮,然後漸漸鬆開,釋放能量,從而驅動齒輪、指針及其他顯示裝置運轉。發條長度越長,動力儲存時間越長。有些時計會配備兩個或以上發條盒,藉此提升動力儲存時間,或為指定複雜功能裝置提供額外動力。
Balance Spring – 游絲
游絲是一條非常精細的螺旋形彈簧,被形容為機械錶的心臟,能將來自發條的動力傳導至擒縱系統。它的一端固定在擺輪和擺輪夾板上,通過其彈性使擺輪來回左右轉動,成有規律振動,控制走時精準度。

Bridge – 橋板
橋板又稱為夾板,是指用來固定機芯零件的金屬板構造。它通常會因應所固定的零件而有不同名字,例如中心輪夾板、發條盒夾板和擺輪夾板等。

Baguette Movement – 矩型機芯
矩型機芯是指形狀長窄的機芯,過去用於錶殼體積狹長細小的女裝腕錶之中,於1920至1930年代出產的女裝腕錶最常見。

Bezel – 錶圈
錶圈是指用來固定錶鏡與錶殼之圓形外環裝置;它與錶鏡之間設有墊子,防止水份從兩者之間滲入錶殼,提升防水性能。現代腕錶之錶圈也是顯示裝置的一部份,設有刻度如:小時、分鐘、秒、測速計、脈搏計等;而潛水錶圈和24小時制錶圈分別可單向或雙向旋轉,搭配指針顯示下潛時間及家鄉時間。有些錶圈用途如同錶冠,能為時計上鏈或設定顯示裝置。

Cabinotier – 閣樓工匠
傳統製錶業用來形容日內瓦小型製錶廠房所僱用的工匠。以往這些工匠身兼多職,可以是珠寶工匠、雕刻工匠和石匠等,同時受僱於製錶廠房,運用本業技術製作鐘錶,長期在自然陽光充沛的閣樓工作,被稱為「閣樓工匠」。

Carat – 克拉
克拉,港簡稱「卡」,英文簡寫:ct,是用來形容寶石重量之單位。1ct等於0.2g,又等於100pt;通常重量少於1ct的寶石就以「份」(pt)為重量單位。

Case – 錶殼
錶殼是指搭載機芯的保護殼,有防塵、防水、防潮和防撞的功能,其外觀設計能左右鐘錶觀感,裝飾因應潮流和用家品味而有所調節,故此錶殼形狀、尺寸、厚度、打磨工藝之間配搭必須悅目。常見錶殼形狀有圓形、方形、枕形和酒桶形。

Corrector – 校正器
是指裝設於錶殼中部的按鈕,須要用家配合特定工具按壓,藉此調校指定顯示器或功能。

Crown – 錶冠
錶冠是連接錶殼外部與機芯之結構,通常位於錶殼外側。用家只拉出錶冠至指定位置,再轉動錶冠,便能為機芯上鏈、設定時間或校正其他顯示裝置。

Chronograph – 計時碼錶
計時碼錶是用來測量事件時間的工具。早期計時碼錶通常設有一枚按鈕,用來啓動、制停和重置計時器。時至現代,計時碼錶涵蓋機械計時碼錶、石英計時碼錶和數碼計時碼錶,能精確測量至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秒。現代計時碼錶通常設有雙按鈕計時功能,兩枚按鈕分別用來啓動、制停和重設計時器。機械計時機芯結構複雜,定價亦較為高昂。

Chronometer – 天文台精密時計
Chronometer起初是泛指任何用作測量時間之儀器。時至現代,Chronometer的意思已涵蓋「天文台精密時計」。單以機械腕錶而言,意指機芯經由中立第三方機構進行測試,證明機芯性能和精確度均符合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所訂立的ISO 3159標準方能稱為精密時計。凡通過認證的機械機芯均會獲發證書,並能於機芯刻有獨立識別編號,或於錶盤加設Chronometer字樣以作識別。

Calibre – 機芯
「Calibre」原意泛指圓形切面之直徑,也用來形容手槍管道之直徑。18世紀,英國製錶師Henry Sully在1715年用Calibre統稱鐘錶內支柱、齒輪輪系和發條盒之整體結構,引伸至現代製錶業便有「movement」和機芯的意思。

Clous de Paris – 巴黎釘紋
巴黎釘紋是刻花紋理的其中一種,常用於裝飾機械時計。現代製錶業刻花技術以傳統機刻雕花技術或沖壓技術,於物件表面雕刻而成扭索紋圖案,機刻雕花紋理的其中一種,由空心線交錯而成的立體四角錐形紋理。

COSC – 瑞士精密時計測試中心
COSC(Contrôle Officiel Suisse des Chronomètres)瑞士精密時計測試中心成立於1973年,目前是瑞士權威時計認證機構,旨在統一時計認證標準、保持瑞士製錶質素、以及鼓勵製錶業創新。除此以外,COSC亦專門測試和評核鐘錶機芯性能。如符合指定標準的話,機構便會發出認證,藉此肯定時計性能、提升消費者信心和制定業界標準。具體要求和測試流程因應時計和機芯種類而異。COSC目前只為搭載有機械游絲擺輪的機械腕錶、陀錶、時鐘、以及搭載有石英震盪器(Oscillator)的石英腕錶測試,過程在實驗室內進行。

Dial – 錶盤
錶盤是用來展示各項顯示資訊的空間,通常設於機芯上方、錶鏡下方,並設有指針、時標、顯示窗、顯示圓盤或刻度圈。錶盤也是鐘錶最顯眼的構造,飾有品牌美學和藝術元素。傳統錶盤通常是由金屬製成,搭配其他物料、塗層或裝飾,藉此增添藝術美感。

Enamelling – 琺瑯工藝
琺瑯工藝歷史悠久,主要分為大明火琺瑯、搪瓷釉、內填琺瑯、掐絲琺瑯、灰調琺瑯、金箔琺瑯、鏤空琺瑯和微繪琺瑯,各種琺瑯製作方法略有不同,對成份、用色比例和燒製處理的過程同樣講究。琺瑯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矽,本身無色,須事先燒熔並混合溶剂,降低熔點,並在冷卻凝固前混合金屬氧化物或礦物質來注入色彩,製成單色玻璃塊。這些單色玻璃塊會經過研磨和沖洗,提純成單色玻璃粉末,再混合蒸餾水成膏狀物後,便可用油刷或畫刀於金屬基底表面塗上琺瑯彩。琺瑯彩須層層著色,期間經過高温反覆燒製,從而形成琺瑯彩繪圖案。

Engraving – 鐫刻
鐫刻是指用鑿子剔走基底物料來製成立體紋理和圖案,分為手工雕刻、手動機械雕刻、鐳射雕刻、化學雕刻和深反應離子蝕刻技術,常用於裝飾金屬錶盤。傳統手工雕刻會把錶盤固定在可多角度旋轉的球形雕刻架上,然後手工蝕刻圖案,具備工藝價值。

Escapement – 擒縱器
機械鐘錶主要由動力裝置、傳動齒輪系統、擒縱器、調節器、上鏈及校正裝置、以及顯示裝置組成。擒縱器由擒縱輪和擒縱叉組成,功能是接收和切割由齒輪系所傳導的能量,穩定釋放動力至擺輪游絲,避免發條在滿鏈的情況下瞬間釋放所有動力。

Frequency – 振頻
振頻是指擺輪游絲在指定時間內的振盪次數,常以單bph(beat per hour)、vph(vibration per hour)或Hertz表示。振頻越高,代表擺輪在指定時間內振盪次數也越多,機芯走時越精準,但零件耗損速度也更快。
Gregorian Calendar – 格里高利年曆
Gregorian Calendar格里高利曆又稱為公曆或西曆,是16世紀末由天主教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所制定的太陽曆法,目的是縮減儒略曆與真太陽時之誤差,也是現代社會通用曆法之一。公曆把每年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有365日,閏年有366日,設立大月和小月,每月日數在28日至31日之間,並設有閏年和閏月原則:除了能被四整除的年份是為平年(全年日數365日);年份是100倍數但非400倍數是平年;年份是400倍數是閨年。

GMT Watch – 第二時區腕錶
GMT(Greenwich Mean Time)格林威治標準時間是以英國倫敦附近的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為基準的平太陽時間。1884年華盛頓子午線會議將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格林威治本初子午線時間為0,以早於或晚於格林威治本初子午線表示24個時區時間。GMT腕錶除了設有時針、分針和秒針,還加設有24小時刻度圈及24小時制GMT指針,同時顯示本地時間和第二時區時間。

Grande and Small Strike Watch – 大小自鳴錶
大自鳴和小自鳴時計屬於自動報時響鳴時計,是複雜響鳴功能之一。大自鳴功能又稱為「打全套」,意指響鳴裝置會在整點和整刻自動響鳴報時。小自鳴功能則只會在整點自動響鳴報時。兩者分別是前者會報時數和刻數,後者只報時數。大小自鳴腕錶通常還會設有一個選擇器,方便用家停用或重啓自動報時功能。

Guilloche – 扭索紋
扭索紋是一種複雜幾何圖案紋理,依照指定數學規律配重覆線條構成,可以凸紋,也可以是凹紋,經過雕刻或蝕刻技術加工而成。

Haute Horlogerie – 高級製錶工藝
根據瑞士高級製錶基金會《高級製錶白皮書》,高級製錶是精益求精的製錶文化,象徵製錶藝術及相關工藝,並須從研發、生產與工藝專業技術、風格、設計與藝術專業技術、歷史及傳統特質、分銷與售後服務、鑑賞家與收藏家、品牌形象與宣傳、培訓等各方面均通過文化理事會成員之評核標準,才能獲邀成為高級製錶典範成員。
Marquetry – 鑲嵌細工技術
鑲嵌細工是種傳統裝飾技術,原理是把木材、象牙、獸角、石頭、珠貝或金屬等原料加工處理成薄片,再切割成指定形狀碎片,繼而由工匠重新鑲嵌和黏合成美術圖案。

Métiers d’Art – 藝術大師系列
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從藝術、歷史和文化中汲取靈感,體現製錶與珠寶融合裝飾技術,是為高級鐘錶藝術傑作。系列出品均由工藝大師製造,以彰顯創意和精湛技藝為宗旨製錶,藉此突顯不同工藝特色,傳承手工技藝。

Moon Phases – 月相
月相顯示功能是天文複雜功能之一,以機械裝置準確顯示實際月相盈虧周期。簡單來說,月相盈虧是由地球、月亮和太陽之相對位置不斷重覆變換而產生,平均每29天12小時44分2.8秒完成兩次朔月或望月。月相顯示裝置通常是由59齒星形齒輪或齒輪模組驅動,其中齒輪模組驅動的裝置誤差更少,可準確顯示月相約122年。月相顯示裝置通常設有兩個圓盤,上方圓盤表示陰影,下方圓盤飾有月亮圖案,兩者重疊顯示月相盈虧。

Openwork – 鏤空
「Openwork」與「skeletonised」之中文翻譯同為鏤空,但兩者意義大有分別。「Openwork」又名「openface」,是指局部剔空或移除錶盤或機芯組件部份面積,藉此透視指定裝置之運轉方式。「Skeletonised」則是完全剔空機芯所有組件,只保留組件必要「骨架」,可減少機芯組件重量,又能提升美感。

Perpetual Calendar – 萬年曆
傳統萬年曆顯示功能是以格里高利曆為基礎,能準確顯示日期、星期、月份和閏年,並能自動調節大月、小月和閏月日數。由於格里高利曆每4年設置一個閏年,逢100年把閏年變作平年,故此傳統萬年曆時計中的日曆顯示功能每400年內仍需手動校正三次。

Power Reserve – 動力儲存
動力儲存是指機械鐘錶由停止上鏈至機芯暫停運轉之間的所需時間,少數鐘錶設有動力儲存顯示裝置,供用家知悉機芯內存動力。

Quartz Movement – 石英機芯
石英是礦物原料,而現代製錶品牌則用石英晶體作為振盪器,運用電池供電,將電力施加至石英晶體,產生穩定振盪,而這振盪訊號便會轉換成為電訊號,通過電路驅動指針運轉,達到顯示時間功能。
Repeater – 報時問錶
報時問錶功能是通過聲音報時和報分,用家能隨時啓動裝置,從聆聽音錘敲擊音簧時所產生的旋律知悉時間。報時問錶可分為刻報時錶(俗稱:二問錶;Quarter Repeater)、半刻報時錶(Half-quarter Repeater)、五分鐘報時錶(Five-minute Repeater)和分鐘報時錶Minute Repeater(俗稱:三問報時錶)。刻報時錶通過是每小時發出一個低音、每一刻鐘發出一個高低音。半刻報時錶是每小時發出一個低音、每一刻鐘發出一個高低音、每半刻鐘發出一個高音。五分鐘報時錶一般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每小時發出一個低音、每五分鐘發出一個高低音;第二種是每小時發出一個低音、每刻鐘發出一個高低音、每五分鐘發出一個高音。

Retrograde – 逆跳
逆跳顯示裝置是累計式顯示裝置,設有逆跳指針和半圓形刻度圈;當逆跳指針運行至最大值時,如運行至每月30或31日,它便會逆跳至最小值,返回原點,重新開始顯示新一周期。逆跳顯示裝置可用來顯示星期、日期、時、分和秒等。

Rotor – 擺陀
擺陀通常是由一片半圓形的金屬圓盤組成,設在機芯底部,由於它具有一定重量,在地心引力作用下隨著手腕活動而恢復垂直位置,通過雙向或單向旋轉上緊發條,增加發條內存動力,達致自動上緊發條之功能。

Ruby – 紅寶石
傳統鐘錶業會運用天然紅寶石製作機芯軸承。由於紅寶石屬於鋼玉,硬度僅次鑽石,質地堅硬而可經過人工切割打磨,用它製成軸承鑲嵌機芯零件,能減少零件摩擦和耗損。1902年,法國化學家Auguste Victor Louis Verneuil發明合成紅寶石的方法「焰熔法」(Verneuil method),能夠人工生產紅寶石。現代腕錶裡的紅寶石軸承大多是由人工合成紅寶石製造,質素一致而方便量產,同時有效控制生產成本。

Sunburst – 旭日紋
旭日紋打磨是一種常用於裝飾錶盤的技術,以錶盤中央為中心點,飾以由中心往錶盤外緣放射紋理。

Skeletonised – 鏤空
「Skeletonised」同樣譯為鏤空,但與「openwork」所指的鏤空意思不同。「Skeletonised」是指經過雕刻或切割技術挖空零件內沒有實用功能之面積,只保留具有實用功能的「骨架」,效果如透雕般輕身通透。

Sky Map – 星空圖
星空圖是在地球某個時間及地點上的天空星體圖案,顯示不同方向的星體,以每年旋轉一圈速度運轉,反映當地上空的天體位置;又或者以每個恆星日運轉一圈速度運行,顯示當地即時天象。以上顯示裝置可按用家所選定時間及位置而訂製。

Sapphire – 藍寶石水晶玻璃
藍寶石水晶玻璃屬於鋼玉,是由合成藍寶石製作而成,無色透明,硬度僅次於鑽石,在製錶業中常用來製作錶鏡或錶殼,堅固耐用。

Tourbillon – 陀飛輪
陀飛輪由瑞士著名鐘錶大師亞伯拉罕·寶璣於1795年發明,並於1801年6月26日由寶璣申請專利,是機械鐘錶機芯中的一個裝置。陀飛輪裝置的設計本身是用於懷錶之上,因為懷錶垂直的放在口袋中,或掛在頸上時,地心引力會影響擺輪搖擺速度,引致出現誤差。陀飛輪裝置則是一種能360度旋轉的框架,搭載整個擒縱結構及擺輪組件沿在同一軸有規律不停旋轉,抵消重力影響。

Water Resistance – 防水深度
鐘錶製造商通常以米(m)、英尺(ft)或大氣壓力(atm)為單位來表示旗下出品之防水性能。腕錶須符合瑞士標準NIHS 92-10(相當於ISO 2281國際標準),至少能承受20m水壓深度,才能標示為防水腕錶;而腕錶須符合瑞士標準NIHS 92-11(相當於ISO 6425國際標準),至少能承受100m水壓深度,兼備夜間可讀性、潛水時間指示、防撞、抗磁和錶帶牢固,才能標示為潛水腕錶。
Westminster Carillon – 西敏鐘聲報時功能
西敏鐘聲報時功能是最複雜的鳴響功能,名稱源於倫敦西敏寺英國國會大廈鐘樓上著名的大笨鐘(Big Ben),其報時鐘聲為四小節旋律,由四個不同頻率的音符組成。在大自鳴報時模式下,時計在每個整刻完整報出刻鐘和小時。

Winding Mechanism – 上鏈系統
上鏈裝置是將錶冠或擺陀旋轉所產生的能量傳導並儲存在發條,並重新分配至機械機芯零件。

World Time – 世界時區
世界時腕錶是一款能顯示本地時間和世界不同城市當地時間的腕錶,所顯示的城市名稱是根據其地理位置及所有時區而挑選,分別代表24個不同時區的地域,部份世界時腕錶可顯示多達38個時區當地時間功能。腕錶錶盤設有中央時間顯示盤、24個城市圓盤、24小時刻度圈及晝夜顯示盤,用家可以通過按鈕或錶冠轉動城市圓盤,直至當地城市與12點或6點位置的固定指針刻度對齊。隨著城市圓盤轉動,時針和24小時圓盤均以一小時為增量移動,顯示不同城市當地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