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主題為「為香港把把脈」,預視香港未來方向,不過,個個想把脈,唔通個個都想把脈咩?一個人把得脈,當然是有病,又或者感覺到自己有唔舒服,即是有唔妥啦,那麼,現在香港有甚麼不妥,而現在的主診醫師(即是政府),又有甚麼良方妙藥呢?還是藥石亂投呢?
個個想買樓
先講樓價,香港的樓價是香港人不能承擔的,一般家庭在不花一分一毫的情況下,要花15年的時間才能買第一層不到300平方呎的單位,而全球的平均數字只是五年,這一點香港當上全球第一。才有專業人士夫妻公開地表示買不到樓(或要花長時間才買到啦) ,新加坡比香港更少地,但就能住在過千呎的單位,更是由政府提供的,可笑嗎?
特首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提出在未來提供多個住宅單位供應的目標,財爺波叔陳茂波亦稱未來會繼續發展東涌新市鎮擴展、古洞北、洪水橋等新發展區計劃,還會考慮大幅擴大填海範圍,以及發展郊野公園邊陲位置,不過以上種種都是中長期計劃,有十幾廿年都唔會見成果,那麼中短期方案呢?又不見有大作用,每當政府資助房屋推出,懶理是梅窩或是沙頭角,申請人數都高出實際供應幾百倍,其實即是可建屋的地還是有,例如那些在大地產商手中(有些在波叔家人手中)的新界農地……
個個想經濟好
香港的人均GDP年年升,但現在淨出口(net exports)佔GDP的比率愈來愈高,我們的物價指數隨著人民幣升值和中國自己通脹率不斷增高而提高了很多,而實質的購買力其實可以是不斷下降,仍然只靠強國,我們還可以撐多久?中國的經濟也是潛藏其不穩定性,香港也是建築於泡沫之上,如果過分依賴內地「關照」,就算沒有支爆,強國有甚麼頭暈身㷫,香港即爆。香港現在的經濟,很大部分是靠內地遊客帶來的消費,還有地產及金融業兩線發展。早兩年內地遊客開始放緩,零售業即時叫苦連天,不少一二線地段的舖位丟空,直至今年才有點起色,而金融樓市錢從何來,大家有眼睇。若未來香港仍然是依靠內地揼水的話,都不是長遠方案,《施政報告》提出循八大方向加強創科發展,當中政府在研發開支方面會加強投入資源,目標希望在本屆政府五年任期結束時,科研開支佔香港GDP的比例可以提升一倍,波叔又曾講過未來香港會在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以及生物醫學四大範疇大展拳腳。在此我就放長雙眼睇下五年後林鄭特首任期完結時,有哪一項會開始發展?
個個想安心養老
明福俠話,「坎坷過後有艇搭。」而做香港人就是如此坎坷,年輕時要供(如買得起)30年樓,供完準備退休,但到時仲有冇錢退休呢?又可否靠政府呢?香港由30年前以12.7個納稅人養一位長者,到今日變為1.5個納稅人養一位!香港稅基太窄,收入大半靠賣地,始終單一。
而內地對香港的財政儲備虎視眈眈(否則甚麼一帶一路等使錢項目又會預埋我哋?)香港沒增加收入來源,又怎能改善落後的社會保障制度,解決貧富懸殊?施政報告中有強化現行退休保障制度的建議,宣布推出兩項改善長者生活津貼的措施,繼把「長生津」的資產限額放寬後,政府籌備在今年年中推出「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向合資格長者每月發放3,435元,但這都是要申請及審核的津貼,由政府推行全民退休保障,才是真正可以解決問題,問題是政府根本就不願意推行全民退保,如果一早搞,今時今日仲點會有強積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