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化產品
教授與他的基因港

王駿教授,生物學博士,中文大學教授,曾參與過八十多項專利的發明工作。就在20年前,發現了所學科技在商界的潛力的他就決定轉戰商界,成立了自己的科研公司「基因港」,專注於體外酶生產體系等的研究。而他更在去年把版圖進一步擴至零售業,開設了首家門市,把他與團隊的成果以更貼地的方式面對大眾。

PHOTO /  被訪者提供

 

科學家商人心態相異 市場需求調解矛盾

早在1978年,來自中國的王駿教授就成為當年首批出國留學生,在25個諾貝爾獎得獎者的母校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獲得他的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1992年加入中文大學醫學院繼續研究工作。而他在2004年就成立了的基因港。

由實驗室內的科學家到需要計算效益的企業家,對於王教授而言,兩者角色所需的不同心態是一個挑戰。因為對於科學家而言,實驗室內數之不盡的研究,只要有一項順利的進行,就是科學家的成功;但對於商人而言,在成本效益下的研究就要更加精準。而王駿的解決方法就是:以市場需求作商業研究,把離地的生物酶化成市場所需的產品。

PHOTO /  被訪者提供

 

簡化複雜科研 成為商品

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簡稱為NAD+。這個連讀出全名都有著困難的輔酶卻是用於建構新細胞,對抗自由基及修複DNA傷害等的重要角色,而這個就成為了他們的皇牌產品NMN。

但在零售市場上,獨沽一味實在難以生存,所以他們亦就女性市場推出美白產品,令女士可以用不同途徑達致一白遮三醜,把基因港本來靠發售研究專利的B2B(Business to Business)模式擴至B2C(Business to Customer),令他們可以透過應用自家研發的科技直接面對市場,擴大利潤。

PHOTO /  被訪者提供

 

信賴團隊 對未來樂觀

而除了以企業家角度談及利潤外,紮根香港近三十年的王教授亦對本地的科研人才培育有著一針見血的看法:「學非所用;用非所學」每年在香港就讀與生物科技相關學科的畢業生約有1500個,但投入到所學行業的卻未佔大部份。

但是有著35年研究生涯的王教授對公司在香港的發展仍然樂觀,因為他的團隊包括了三十餘位遺傳學,蛋白質工程,生物化學,工業發酵,信息工程等多個領域的科學家,當中多數人更持有相關領域的博士或碩士學位。令到基因港的業務除了是商場內可見的零售業務外,亦繼續本來的專利研發,向把公司上市的目標邁進。

 

Koomen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