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年代初的香港,棒球近乎是歐美及日韓僑民的專屬玩意,參與的華人可謂鳳毛麟角,直至基覺小學校長盧光輝於1982年創立首支華人少年棒球隊「沙燕隊」,並於翌年舉行的香港少棒聯盟公開賽中傳奇性地勇奪冠軍,華人棒球才開始正式在香港發展。這件事跡最近被拍成電影,搬上了大銀幕,沒錯!就是預告片在2月尾才剛公開發佈就旋即在facebook上瘋狂洗版的《點五步》!
是棒球揀我
「好震撼!」對於電影《點五步》,胡子彤劈頭第一句便說:「同時亦很感謝這班香港華人棒球的開創元老,相信如果沒有他們在當年付出的血汗的話,香港的棒球發展並不會有現今的成績。」於戲中飾演第二男主角細威,其實現實中的子彤,還是香港棒球代表隊的二游手,甚至在三歲時就已經跟棒球結下不解之緣:「由於爸爸跟哥哥都打棒球,連媽媽也是負責在場外計分的,所以順理成章地棒球就成為了我們的家庭活動,基本我才剛識行識走,就已經在棒球場上長大了,甚至可以說是棒球選擇我,而不是我選擇棒球。」雖然已經打了將近20年棒球,但子彤坦言自己在拍攝《點五步》之前,其實對戲中講述的這件香港棒球界大事是全不知情的,更不知道原來在港隊教導自己多年的區sir(區學良),更是當年沙燕隊的其中一員。區sir憶述:「小時候參加市政總署舉辦的棒球訓練班,我當時的教練與盧校長是相識多年的師兄弟,後來沙燕隊在成立時需要招兵買馬,也就順理成章地將我們招納進隊。由於是第一次參加如此大型的比賽,加上連物資裝備也缺乏,印象中沙燕隊在球季第一循環的比賽是全部輸掉的,結果經過了聖誕期間的頻密練習,我們在第二循環的比賽不但有了脫胎換骨的表現,更以全勝的佳績贏得冠軍。猶記得最後對日本隊的那場比賽,可能是過於緊張的關係令我們的隊長兼皇牌投手表現失準,在滿壘的情況下,盧校長當機立斷地換上了後備投手,結果不但三振對方的下一個打者,成功力挽狂瀾,更不負所望地協助球隊順利勝出比賽,自這一戰後,亦令我更熱愛棒球這項運動。」
「基本我才剛識行識走,就已經在棒球場上長大了,甚至可以說是棒球選擇我,而不是我選擇棒球。」
我給棒球的
雖然曾經在now Sports擔任主持工作,有過幕前經驗,但說到底子彤也是第一次參與電影演出,雖然為了這次拍攝,他不惜犧牲休息時間,甚至因而病倒要入院,但依然願意「拋個身出來」擔綱,完全是因為《點五步》講述的,正正是他最愛的棒球:「不得不承認,棒球在香港仍然屬於一項冷門運動,除了我們現正身處的藍田晒草灣之外,全香港另外就只有兩個兒童球場、兩個青少年球場,一共五個正式棒球場,而這個唯一的正規場地,更是需要與足球共用。媒體對於香港人的影響力是很大的,我深信透過《點五半》這部電影,能夠令香港人更了解棒球這項運動,為香港棒球帶來正面影響,當然可以推動到多些人參與是最好不過,但就算只是說對我們一聲加油,也已經是很大的鼓勵。」區sir亦接著說:「當年沙燕隊贏得香港少棒聯盟公開賽的消息,得到了傳媒大肆報道後,確實令棒球在香港的受歡迎程度得到了改善,而經過了這30多年來的發展,現在香港已經擁有大約130支棒球隊左右,而且整個香港棒球的架構已經漸漸完善起來,我們接下來的目標,是希望透過孕育出職業棒球手及贏得亞洲盃等等的錦標賽,令這項運動得到更多人的注意及參與。」
「棒球最讓我們賺到的,是球員們與教練們之間的堅固友誼,尤其將近比賽時,高峰期可能一個星期練足六日,在這麼長的見面及相處時間底下,大家就彷彿家人般親密。」
棒球給我的
在大約40分鐘的訪問中,不難感受到子彤與區sir對於棒球運動的熱誠;為了推廣棒球,子彤不嫌薪水不高,堅持全職教棒球,「一星期六日,一、三、五教一隊,二、四、六教另一隊,另加逢二、三、六夜晚到晒草灣出席港隊練波,遲些可能還會幫手教球會,到時星期日也要帶比賽,一星期七日full schedule。」而區sir也在年屆12歲之後,為了推廣棒球,也放棄轉打壘球(當時棒球除了12歲以下的少棒比賽外,還未有青年及成人梯隊,多數人都會轉打壘球),以義務性質擔任助教,協助記錄球員數據。你以為他們給予了棒球很多嗎?他們卻認為棒球給他們的更多,區sir說:「撇開恆常訓練為我們帶來健康的體魄不說,棒球最讓我們賺到的,是球員們與教練們之間的堅固友誼,尤其將近比賽時,高峰期可能一個星期練足六日,在這麼長的見面及相處時間底下,大家就彷彿家人般親密。而且這項運動極為講求團隊精神,這對我們在現今的社會上如何待人處事,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子彤亦補充道:「除此之外,棒球亦讓我找到了人生目標及寄託。現在的我每朝醒來,腦子裡想到的都與棒球有關,如果沒有棒球的話,我也不知道自己會變成怎樣了。」
TEXT / BODOM WONG PHOTO / MICHAEL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