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群組上向長者們查詢,他們很爽快地你一言我一語的答覆,大家都十分喜歡免費乘車周圍去的那個優惠。這令我不禁反思,畢竟我們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去估算及評價他人,這可說是心理治療上的大忌,正確的做法是應該虛心接受,然後運用各種心理分析法去了解何以他們有這個想法。
一向兩元的車費變成免費,就只是節省了兩元,就好像是某些百貨公司的九五折「大」優惠一樣,買一百元的東西才平五元,完全不理解吸引力在哪裏。細問之下原來他們認為那種吸引力在於需要付費和不需付費的分別,而不在於那個實際上的銀碼。至於那些入場費大優惠,同樣他們不是看重那個實際銀碼上的差別,而是喜歡那種我佔了你便宜的心態。有趣之處在於長者們其實都知道這是商人們的銷售和宣傳手法,但這種意識層面上的「知道」遠遠不敵潛意識的那種「贏了他人」的優越感。同樣的道理可應用於同事和朋友之間的口角上,大家都知道口角贏了其實並沒有多大的成功感,就是那種要贏過別人,潛藏在潛意識的本我作怪,往往導致「贏咗場交,輸咗個家」的結局。知道了這是普羅大眾的心理現象時,我們就可以多方面的使用這個現象從而達成自己想要的結局了。
其實我們細心想想這些似有還無的優惠在我們身邊時有發生,就好像那些早鳥優惠,二人同行一人特價,甚至是早前那些打疫苗大抽獎,都是針對大家潛意識中的那個討便宜的魔鬼,大家又有沒有這些故事可以分享呢?
林嘉良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醫療科學博士
美國彭博大學工商管理博士
香港註冊護士
加拿大註冊心理學家
香港心理治療總會主席
psyassoh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