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后之後
劇集《影后》爆紅,讓劇中與楊謹華展開暖昧情愫的詹懷雲也人氣急升。面對突如其來的關注,他坦言一開始感到難以適應:「開心是一定的,畢竟作為演員當然會希望自己的作品被看見。但同時我習慣不被關注,因此劇集播出後當我發現除了在網絡上受到關注,走在街上也被認出來時,一開始其實不太適應,也不知該怎麼排解。」後來與好友及經理人溝通後,他才漸漸習慣:「現在正慢慢適應中,也有很多事情仍在學習。」
《影后》熱潮尚未停歇,詹懷雲主演的愛情電影《命中註定那頭鵝》亦將在白色情人節上映。電影由2022年的金穗獎入圍短片翻拍成長篇電影,詹懷雲表示他飾演的何德利與其他角色都變得更完整,也作出了蠻多改變。問到他認為自己與角色有何相似之處時,他點出自己與何德利和流氓的共通點:「我覺得演員必定與扮演的角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才會被選中。我覺得流氓和何德利與不同階段的我很像。有時我會為了角色而回想不同時候的自己,可能是過去,或是我對未來的想像。」
雖然大多時候都能找到角色與自己的共通點,但詹懷雲亦曾遇過與自己差異較大的角色:「準備前置工作時,我會先找出角色與哪階段的我有共通點,若真的有差異較大或無法理解的時候,就會問導演與編劇,畢竟他們是最準確了解角色的人。」他續指:「演員好玩的地方在於能體驗別人的人生,而他們必定也有跟你不一樣的地方。像拍攝《命中註定那頭鵝》時,我為了演繹潛水教練一角而學習開帆船與水肺潛水,拍完後也拿到了水肺潛水的執照。」
演戲沒對錯
2013年,年僅14歲的詹懷雲在西門町被劇組發掘,並以素人身份擔綱飾演《行動代號:孫中山》的主角之一,更憑角色入圍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新演員,似乎星途一片光明。但2016年拍罷《我的蛋男情人》,他卻有長達七年時間只參與小型製作,而大學亦選修了音樂,而非戲劇相關科系。詹懷雲坦言當時曾一度因有感自己表現不好而缺乏自信:「當時有聽到說我不會表演的評價,久而久之也沒特別想再演戲,雖然會參與試鏡,但還是抱著沒選上也沒所謂的心態。加上我本來就喜歡饒舌音樂,剛好在高中畢業前看到招生,就決定試試看選讀音樂系。」
不是本科出身的詹懷雲,那時對演戲未太理解,偏偏求好心切的他仍對表演方法鑽牛角尖。直到後來公司要求他與其他演員一同上表演課,缺乏自信的他抱著「反正我最爛」的心態豁出去,卻反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當時我想怎樣演就怎樣演,也在那一刻不再執著以『對或錯』去評斷自己的表現。我只專注於自己想演的方式與老師給我的指令,其他事都與我無關,結果我在結束後獲得大家的鼓勵,覺得很莫名奇妙。」有時順心而行,反而會有不一樣的領悟:「那時才發現原來真正的表演是這樣,只需放鬆並專注當下,不需要想其他事情。從那時開始,我才漸漸理解表演是怎樣的,還有它能為我帶來甚麼。」
摸索到表演是怎麼一回事後,詹懷雲的心態亦開始有所調整:「現在看到人們的評論會變得比較沒所謂,我知道自己做得還不錯就好了。以前我會抱著『我就爛』的心態,現在則會覺得,既然我已經努力了,那不喜歡也無所謂。反正有人喜歡自己就會有人討厭自己,如果喜歡的佔多數,討厭的佔少數,那討厭的就算了吧。」
Carpe Diem
十年前無心插柳踏上星途,詹懷雲坦言當時沒想過會走到今天:「我不喜歡給自己設限,規定自己活成甚麼樣子。 所以有任何機會時都可以先試試看,或許哪天就會找到自我。」他笑指現在喜歡70%的自己,那剩下的30%呢?「有些事情我未必很習慣但還是得做,又或者有些想完成的事還未做到 ……」但人無完人,與其執著於那未能達成的30%,不如專注於目前所擁有的:「活在當下對我來說很重要,所以我覺得不管怎樣,每個人都應該要學習喜歡自己。」
因著這種人生態度,詹懷雲在手臂紋上了「carpe diem」字樣紋身,當作是提醒自己,也將這種態度分享給身邊的人:「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明天甚至待會就死了,我希望自己的最後一天至少是快樂、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所以哪怕是70%也好,也要先好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與其為此感到不開心,不如想做甚麼就做甚麼,
最後總會獲得答案。
當大家都忙著為新一年訂立新目標,詹懷雲仍舊以順其自然的態度,坦率迎接一切未知:「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計劃那麼多最後只會覺得『怎麼我今年又沒完成目標』。與其為此感到不開心,不如想做甚麼就做甚麼,最後總會獲得答案。」人生未必每件事都會順遂,但這正是生命的有趣之處。未來難以預計,但詹懷雲堅持以自己的步伐好好過日子,走出一步一腳印。抱持這種不強求但有要求的態度,深信他未來總能在演藝旅程與人生路上,繼續發光發熱。
STARRING / ZHAN HUAI-YUN
PHOTOGRAPHY / ZHOU CHUAN
STYLING / CHARLES WONG
MAKE-UP & HAIR STYLING / HUNG CHEN
TEXT / CHERRY LO
延伸閱讀:牧森:正是那些經歷迷惘迷失的時候,才會變成現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