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北深山內觀冥想|於著名朗奔寺感受Vipassana內觀冥想課程
這裡依然有當初的老友還定居在這座城市,帶著我這個闊別六年的陌生人迅速融入了本地人的生活。很多人都說清邁破破爛爛,基建設施比不過內地的三四線城市,但我偏偏獨愛這裡的鬆弛感。從身體的皮膚到神經的每個末端細胞都充滿了安逸,簡簡單單的幸福與快樂,在清邁抬頭的天空下觸手可得⋯⋯
時隔六年再次回到清邁
清邁是泰國的第二大城市,因為其優美的自然環境,涼爽的氣候、多元的文化氛圍以及低廉的物價,讓這座僅有一百多萬人口的小城吸引著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遊客們,這兩年更是成為數字遊民們聚居的天堂。
曾經我青春記憶裡很多影視作品的故事,都發生在這座小城裡,八年前初見它的時候就有著「第二個家」的感覺。在這裡我談過一段非常難忘的戀愛,學打泰拳,開始健身,甚至我人生第一次到Disco都獻給了古城的Yellow,還交到了來自世界各地到現在依然關係密切的朋友,一切的快樂都仿佛那麼不真實。
這一次回到清邁的目的,對於過去我的生活來說似乎更加的不真實。是的,我要去泰國最著名的朗奔寺參加閉關10天的Vipassana內觀冥想課程。在這之前,冥想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大概跟放空是一個意思,大部份時候好像都會將其跟宗教扯上關係。但實際上,冥想只是作為一種技巧,用來提高自我覺察的能力。
在課程開始的前一天,我來到寺廟報到,師傅告訴我們說,從明天的課程第一天開始,必須要上交手機和電腦,切斷一切與外界的聯繫。課程開始後便要止語,不能說話或與他人交流,一切都要在自己的覺知下進行。在這樣嚴格的要求下,我為甚麼會來參加,好像自己說不上來。總之,來就來了,來了就找找答案吧。
住在寺廟裡「與世隔絕」的日常
第一天清晨,我在民宿外告別朋友,臨上車之前還趕緊吃了兩口從7-Eleven買的肉包,心裡想著接下來10天素食的日子可怎麼熬過去。車子很快到了寺廟門口,當司機幫我把行李箱從車上搬下來的時候,他疑惑地睜大了眼睛,問我是要住進寺廟嗎?你看,連泰國本地人都很疑惑為甚麼我一個外國人要來,大概是以為我要剃度出家。我笑了笑,拖著行李便踏進了寺廟的大門,留下摸不著頭腦的司機在身後。
世界在進入寺廟大門後的一瞬間變得安靜,離喧囂的大馬路只有一街之隔,一道門卻仿佛隔絕了兩個世界。走進昨日註冊報到的辦公室,上交了手機和電腦,領取了衣服、被褥、計時器和房間鑰匙。之後,師兄將我們帶到宿舍,一人一間的小屋都由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捐贈建成,房間不大,一張單人床、床頭桌和牆上的時鐘,附帶單人廁所之外就沒有其他任何東西。
我簡單打掃了衛生後鋪上床單,然後躺在床上,大白天的時候周遭卻安靜得能聽見自己的心跳聲,混雜著房間外植物茂密帶來的潮濕氣息。我下意識做出拿手機的動作,卻發現那個虛擬世界正離我遠去。在這個世界裡我的五感被無限放大,而此刻需要關注的只有我自己。
在寺廟的每一日時間安排都是固定的。每天早上4點半起床上早課,6點半和10點半吃早餐和午餐,之後就不能再吃東西,只能喝一些簡單的乳酪來緩解饑餓。我原本以為每天都是素食會吃不飽,卻意外得知,泰國寺廟可以吃葷, 而且非常豐盛。
於是,我每次都很有自知之明地站到葷食的隊伍裡。打飯的大叔每次也會給我多盛一碗肉,這樣就算每天有20個小時不能進食,肚子依然很飽。其他時間則都是用來坐禪和行禪, 晚上10點後上床睡覺。師傅說睡得越少越好,讓自己保持睏的狀態,以此來喚醒覺知。似懂非懂的我開始不明白,但還是照做。
Vipassana葛印卡內觀冥想,是葛印卡先生從印度最古老的禪修方式中提煉出來的一場教學體系,主要通過坐禪和行禪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覺知力和專注力,用持續的正念觀察當下,過去和未來都不重要,哪怕只是一口呼吸。當師傅說出這些的時候,我心想不就是打坐呼吸和走路嘛,這能有甚麼難度?但當第一次開始嘗試的時候,我便察覺到這看似最簡單的事情是多麼的有難度。
當我閉上眼睛的時候,會有無數的念頭飛進腦海中,讓自己忘記正在呼吸這件事情,加上清邁夏季悶熱的天氣和不斷纏繞身上的蚊蟲,大部份時候很難讓自己好好地長時間保持專注力。很多時候覺得自己已經冥想了很久時間, 睜開眼看看計時器也才短短幾分鐘而已。
逐步走入冥想的世界
第一天冥想開始的時候,只是簡短地分別重複15分鐘坐禪和行禪,時長四個小時,之後每天都會增加時間,一直到第10天分別重複60分鐘坐禪和行禪,時長10到12個小時。這意味著要漸漸縮短自己睡覺吃飯的時間,考驗一步步增加。
前三天的時間身體和心靈都在適應過程中,身體的酸痛,午後的犯睏,反復的坐立不安,都讓我懷疑來這裡受罪的意義。好在一切都慢慢適應,外面的節奏在這裡都慢了下來,我似乎有了更多敏銳的視角看待身體某處細小的變化,它的恢復與生長的過程漸漸也美妙了起來。
區別於靜態的坐禪,行禪時需要我們將一段10米長的路用最慢的時間走完。就只有那麼10米長的走廊,你完全可以用幾秒鐘的時間把它快速走過去,但當你用60分鐘的時間走這10米,內心必須要保持絕對的專注力才能順利進行。每一次抬腳懸空時飛進來的念頭,落地時腳底感受到雨水的溫度。
在計時器響起提醒時間到了的那一刻,你抬頭轉身看向你出發的地方,當時的眼眶裡早已充滿了眼淚,沒有任何情緒波動,但眼淚就是一滴接一滴流下來。這10米的路跟人生好像啊,可能你比別人走得都慢,但好像終點的風景還挺不錯。行禪搭配著坐禪,循環往復,一方面是為了讓坐禪不那麼枯燥,另一方面是兩者的作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持續的覺知後是持續的專注,身心合一。
從第五天起,我開始get到那個點。坐禪的時候從幾秒鐘一個念頭,到能夠在三、四分鐘的呼吸後才有一個念頭閃過。我開始在閉眼的黑暗中進入心流的狀態,在那個黑暗裡,顏色開始有形狀,身體不自覺地在輕微晃動,汗毛張開豎起,蚊子叮咬的時候你開始忍耐,你感受到它的觸角伸進你的毛孔吸食血液。
一分鐘過去了,你沒有睜開眼,兩分鐘,三分鐘,大概10分鐘過去,當你緩緩睜開眼,發現原本感受到蚊子叮咬的位置,原來是一隻彩色的蝴蝶,我緩緩抬起手看著它,它也沒有飛走。那一瞬間,心底最深處那曾經風雨飄搖的小船,終於靠岸在了寧靜的港灣,正在一點一點被甚麼東西修復著。
知道亦不知
10天的時間轉瞬即逝,冥想之前我以為這10天會很漫長,當結束整理房間的時候,心裡莫名地不想離開。當我告別師傅和同修的師兄們,拖著行李箱走出當時進來的大門時,世界的喧囂又是突然的襲來,然後眼淚就止不住地流了下來。為甚麼哭呢,我也不知道,就跟我當時選擇來冥想但不知道為甚麼的時候一樣,不過此刻我內心好像已經被填滿了一個答案,沉甸甸的。
師傅說,每個人內觀冥想後的體驗是不一樣的,有人會有巨大的痛苦或快樂,有人暫時沒有任何感受。這都沒有關係,「all we need to do is focus on the present」,所有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活在當下。覺知當下的時刻是我這次冥想後最大的收穫,過去已經過去,未來還沒來,哪怕只是一個簡單的呼吸與腳步, 學會用正念面對當下,儘管世事無常但我們都可以成為自己人生的司機。
當我告別師傅和同修的師兄們,拖著行李箱走出當時進來的大門時,世界的喧囂又是突然的襲來,然後眼淚就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以前獨自孭著背囊環遊世界,讓身體去旅行,感受快樂的方式往往是向外求,看風景、交朋友、喝酒,只浮於表面的東西;漸漸的我發現感受快樂的閾值越來越高,如今我才發現更高維度的快樂應該向內探索。冥想給了我很多啟發,我開始讓自己的心靈去旅行。冥想不只是修內心的清淨,更是每一刻每一秒的覺知,覺知每一個當下,門後的每一步才會堅定而有力量。
TEXT & PHOTO / 一德要去浪
EDIT / ALEX XI & KT
延伸閱讀:常春布拉格|一周遊走捷克浪漫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