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LYWOND : THE SYSTEM
八大當家與片廠制
電影工業遷移到荷里活後,發展開始成形,並漸漸創立出一個電影製作的生產線,分工清楚高效率,令由20年代至60年代,電影產量及質量都有了一定保證,建立出一個完善的制度——荷里活片廠制度。片廠制,是指電影製作上的高度分工,創作過程的每一階段都以生產線的方式處理,而片廠的製片則監督電影製作每一層面,包括編劇、導演、剪輯與發行等,在片廠制度中製片有權威性的地位,所以這制度又「製片人中心制」。所製作出來的電影,都是以吸引廣大觀眾為主目的的商業片種,並以高品質技術來增加影片吸引力,產生出主題及表達手法流於公式化,但就是公式化,雖然荷里活一年製作上百套電影,但又可有趣地變得容易分門別類,成為類型電影。
廠制造就黃金時代
由上世紀20年代後期,即無聲電影時代末期,至60年代這段時間,這個時期產生了成千上萬部電影,是荷里活黃金時代。那個時候最標誌性的電影,為史上首套有聲電影《A Jazz Singer》,這樣不僅結束了無聲電影時代,同時也創出一個新票房紀錄。之後因片廠制盛行,不管是西部片、鬧劇、音樂劇、動畫片還是傳記片,荷里活影片幾乎都遵循一個模式,每家片廠的出品,都各自有自己特定製片團隊。當時,片廠的製片監督電影製作的各個層面:編劇、導演、剪接、發行等。在片廠制度下,製片有時甚至擁有權威性的地位。
由盛轉衰
戰後的40、50年代,緊張情緒的舒緩及人口大量遷往郊外而遠離電影院,加上賽馬、賽車等其他消遣方式增加,讓美國人不再百分百依靠電影消磨遣時間。加上50年代開始,電視慢慢的建立起強大影響力,因此美國電影人口繼續減少,這些因素讓片廠制度萎縮。1948年反壟斷法直接剝奪片廠制度的發行管道(簡單來說是片廠不可直接經營戲院)。這讓片廠制度產生戲劇性轉變,60年代之後,片廠制度漸漸解體,獨立製片公司開始愈來愈多,片廠的角色由一條龍式自製影片改而出租攝影棚、提供資金等在行政上扮演監製角色,但片廠的強大發行系統及在國際市場仍有巨大影響力。
70年代以後,大片廠採取新的企業與技巧包裝,重新以高成本電影佔據世界市場,新片廠制度不再採取舊片廠黃金時代那種自生產到發行一貫封閉系統,而多扮演投資者角色,有時片廠之間亦會互相合作,合力融資一些重大項目,由過往的鬥生鬥死,變為齊齊賺大錢!
八大片廠
20年代,荷里活最有實力的,共有八家大片廠,那到底是邊八家?
環球影業
Universal Pictures
由Carl Laemmle於1912年4月創立,成立伊始也是荷里活實力最強的行業領導者,可惜曾在上世紀20年代開始逐漸衰落,龍頭大哥地位被美高梅公司奪去,在經營不善導致的公司多次易主後,環球影業在曲折的道路上迂迴壯大,一改起先大批量生產低成本影片的戰略方針,慢慢轉型為精簡項目以提高技術質量的發展路線,終於使自己在20世紀70年代重新躋身荷里活頂級公司的行列。2010年後,環球影業時隔80多年終於重摺桂冠,成為美國最大媒體集團之一。
派拉蒙影業
Paramount Pictures
創建於1912年5月,以「群星環繞雪山」的Logo廣為人知,派拉蒙是荷里活大電影製作公司中資格最老的公司之一。上世紀40年代末,反壟斷政策制約令公司元氣大傷(對!派拉蒙就是被告直接經營戲院的一家公司),經歷了一段相當長的蟄伏期,直至60、70年代才逐漸復原,重回荷里活的頂尖位置。1993年,派拉蒙被娛樂集團Viacom收購,是美國史上第一宗電電公司被合拼的個案,這場大事件標誌着荷里活從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就是以跨媒體集團式瓜分美國媒體版塊。
華納兄弟影業
Warner Bros Pictures
與大陸電影公司華誼兄弟的名字亂改不同,華納的創始人為四位以姓「Warner」兄弟,他們從20世紀初開始從事電影放映和製作業務,1918年在荷里活的日落大道成立了華納兄弟製片廠,1923年引入資金改組為華納兄弟影業。該公司曾在20年代末期主導了有聲片和彩色片的誕生,曾在3、40年代推出了一系列著名的卡通角色和反納粹影片。經過幾次改組及合拼,公司被改組為華納傳媒。1989年,華納傳媒與從事出版行業的時代公司合併,成立了時代華納,組建了包括華納兄弟影業、華納兄弟電視、華納兄弟動畫、新線影業、DC娛樂等一系列子公司在內的華納兄弟娛樂公司(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 ,它也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和電視娛樂製作公司。
迪士尼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這名字表面上是美國動畫的代名詞,但其實業務也不僅是動畫及樂園,是一家多元化跨國媒體集團,全球第二大營利的媒體企業。公司的名字取自創始人Walt Disney,90年前依靠其創作米老鼠發跡,而早期作品常改編自經典童話或神話傳說,同時也開始涉足真人電影製作、電視及主題公園等行業。今日公司還擁有並運營著美國廣播公司、PIXAR、Marvel Comics、LucasFilms等著名製作公司,並在今年6月全面收購另一傳統八大片廠霍士電影公司,極大拓寬了旗下電影的觀影人群。
20世紀霍士
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
於1935年由「霍士電影公司」和「二十世紀電影公司」合併而來。前者為是荷里活默片時代的電影大亨之一William Fox在1915年所創立的知名電影公司,亦是荷里活最早的集製片、發行和放映於一體的電影公司;而後者二十世紀電影公司,則是1932年由Fox、Warner、UA等公司的多個製片人及前總裁聯合成立的小型電影公司,只有製片業務,而沒有發行和放映渠道。不過,後者趁前者在30年代經濟危機中遇上困境,成功的完成了一樁以小吃大的合拼好戲。1985年,公司澳洲報業大亨梅鐸收購,到了今年,迪士尼又向其收購,並在8月通過了反壟斷法審批。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起源於1918年成立的Cohn-Brandt-Cohn (CBC) Film Sales,由Harry Cohn、Jack Cohn兩兄弟,及他們的好友Joe Brandt共同創立。1924年,Cohn兄弟買下全部股份,並將公司改名為哥倫比亞電影公司,「Columbia」(哥倫比亞)一詞是對美國的經典稱謂,也是將美國進行擬人化(女性)描述的習慣性說法之一。哥倫比亞曾經位列「五大+三小」八大電影製片廠中的「三小」,即是沒有自己院線的片廠,也是片廠中最先將業務延伸到電視領域當中的公司。1989年,哥倫比亞被日本Sony集團併購,成為旗下子公司之一,繼續從事電影製作和發行業務。
美高梅電影公司
MGM,Metro-Goldwyn-Mayer Pictures
以獅吼作Logo曾是美國象徵,足以見其地位之顯赫,30年代曾經是荷里活一哥,它的名字由三位元老的名字簡稱組合得來。米高梅於1924年4月24日宣告成立,從此便書寫了一系列影史傳奇。從《賓虛》、《亂世佳人》等不少大片,美高梅一直是荷里活最大、最有影響力的集製片、發行、放映於一身的電影公司。二戰後公司被迫放棄電影發行和電影院業務經營、加上頭號功臣Mayer的離去,連受打擊後連年虧損,2010年終宣佈破產保護,同年得Spyglass Entertainment入主,得以重組,現在只是留下MGM的名字,為電影作出加持。
聯美
United Artists
1919年,四名電影界人士D. W. Griffith、Charlie Chaplin、Mary Pickford及Douglas Fairbanks合夥成立。成立之初本來計劃只發行四位創始人的電影,後來就主要通過資助獨立製片人的方式拍攝影片,這樣可以避免大型電影公司的利潤分成,演員們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因為沒有自己的場地,聯美公司只能租下別的地方拍攝影片。每拍攝一部影片,聯美都得跟影院、發行方簽訂一次合同。1930年代是聯美公司的黃金年代。雖然沒有攝影棚和電影院,但那時它每年拍攝超過20部電影。總收入達1000萬美元,可以獲得100萬美元的利潤,躋身荷里活8大電影公司之一。1981年,美高梅公司收購了聯美,基本結束了它作為一家獨立製片公司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