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霓紅
夕陽(工業)無限好專題

在這地被冠上「購物天堂」、「國際城市」等庸俗又蒼白的稱謂前,香港是一顆「東方之珠」,這裡有在全世界再也找不到的光譜。曾聽老一輩說過,香港在沒有霓虹燈出現前,其實像死城一樣,是這些一光、一線搭建出讓人們看到城市的真正輪廓。今天,這些街頭景色快將消逝,而將在這座霓虹都市失落的,是一個光譜、一個行業,還是一個本土的象徵?

 

曾經的潮流

6、70年代的彌敦道,燈火通明,標致著霓虹燈的光輝時代。雖然當時是一種新潮的玩意,但霓虹燈卻是集創新與傳統美學於一身。論技術而言當時是新的,是那個年代新興的行業,加上經濟起飛,人人也賺到錢。做生意的,大家也會願意花錢做個霓虹燈招牌。但沒有中國傳統美學加成,也不見得會成為長街大巷也會高高掛的潮流,成為一個年代的象徵。細看霓虹燈,霓虹招牌在香港的文化語境下,擁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存在價值,這包括它們以各種字體、圖形、圖像設計等傳遞不同訊息。就講書法這一元素,也是大學問,各行各業也多會有自己喜用的字體,絕非個人喜好,而是有根有據,如跌打館、武館和體育會多數沿用北魏體,是一種帶刀光強悍的字體;而酒樓那些食肆行業,就會用隸書、行楷等四正純品一點的字體。

除了將傳統美學以現代科技去重新演繹,本地霓虹燈師傅也在製作中加入港式創意,70年代的香港雲集了林林總總的霓虹招牌,其中美美兒童時裝的招牌特別與眾不同,字體上走出了迴異創新的路線:「美美」二字巧妙地於中文與英文字體上加插了心型圖案,組成一款獨有的合成文字。難怪有些本地的老師傅也說,香港繁榮靠設計,就是在說霓虹燈。

 

 

不滅的閃耀

來到今天,再輝煌的故事也到了褪色的時候,在LED成為王道的市場,霓虹招牌的技術不僅不再新穎,而是到了這世代,還有誰要依靠一條注滿氣體的玻璃管,經工匠加熱並扭曲,藉著電能去發光的招牌呢?因此,相比實際用處,人們對霓虹招牌的念記更多是來自懷舊情結。

而從製作的角度說起,就和很多手工藝製作一樣,做一個霓虹招牌,不但工序重覆,很多時也是流水作業,行內人也指這個行業是寂寞的。而正因為製作過程重覆苦悶,不少學徒也是學了點皮毛就放棄。畢竟在這個講求機遇的年頭,「閉門造車」的生產,並不會讓你遇上更多機會,加上這已是一個光彩消逝的行業,就更少人會去選擇,這種看不到青雲路,又要「捱苦」的工作。

然而,彌敦道再沒有新的霓虹招牌掛上;或許,傳統讓年輕人入行的誘因也不再。但曾經,霓虹燈只高掛在街頭,是一線線讓人們認識這裡的光譜;今天,我們發現霓虹燈不再只能做招牌,也不只能定格成為都市景觀。很多藝術創作,室內裝潢設計,甚至婚宴佈置也看到霓虹身影。在這些霓虹空間在街頭消逝的同時,也在人們心中變得愈來愈有份量,正設法在生活中應用並將它保留下來。大家也再不局限於用一個行業的角度去審視它,而是認同這是一門需要流傳下去的手藝。相較去認定這一切也再不是世間奪目的存在,我們更確信東方之珠的餘暉,並沒有因為時代巨輪變得暗淡,或者,這一切只在韜光,在等待。

 

 

Koomen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