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雲傑
黃金時代

美國漫畫將30年代到50年代中期稱為「黃金時代」(Golden Age of Comic Books),那時漫畫書開始受歡迎,不少經典被創造與定義。香港漫畫也有自己的Golden Age。由60年代《老夫子》、《13點》起,到70年代的功夫漫畫,要數盛世,就必定是80、90年代,不同題材湧現,又有中生代漫畫家冒起。劉雲傑(Jeffrey)是其中一分子,就算經歲月沉澱,仍能看到其光芒的,我們稱之為「黃金」,那是一個「黃金時代」。

美國漫畫將30年代到50年代中期稱為「黃金時代」
Golden Age of Comic Books),
那時漫畫書開始受歡迎,不少經典被創造與定義。
香港漫畫也有自己的Golden Age。
由60年代《老夫子》、《13點》起,
到70年代的功夫漫畫,要數盛世,就必定是80、90年代,
不同題材湧現,又有中生代漫畫家冒起。
劉雲傑(Jeffrey)是其中一分子,就算經歲月沉澱,
仍能看到其光芒的,我們稱之為「黃金」,那是一個「黃金時代」。
 
勇於爭取
劉雲傑80年代末期就加入漫畫這行,但到了91年出版個人單行本《段段情濃》,及後一年才創作《百分百感覺》,中間也有經歷迷惘,能夠走過來,一方面因為別人的鼓勵,另外就是自己勇於爭取。「如果,放到現在可能沒有這種機遇。在創作漫畫的初期,得到不少讀者來信的鼓勵,在那個時刻,這些字句話語,是我前進的動力。放諸現在,網上到處都是批評先於鼓勵,我可能就沒有成為漫畫家。」
除了別人的鼓勵,Jeffrey認為有時也需要自己主動出擊,自言是喜歡試新事物的他,在《怪異集》一書擔任助理一段日子後也開始想求變。當時,他做了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定,但正是這決定讓他開始進入不平凡的人生。「那時候出現人事變動,公司想留我的,但我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了,所以要求成為主筆。要不,就奮然向前;要不,就再轉做其他創作。最後,他們也信任我,正式讓我擔任漫畫主筆,及後就有了屬於自己的原創漫畫。」
 
殺出自己路向
要談香港動漫足跡,本地漫畫黃金時代起點是60年代,而70年代功夫電影、李小龍熱潮催生了功夫漫畫,到80、90年代雖然說百花齊放,但功夫、打鬥、武俠類的漫畫始終在香港才是王道,《百分百感覺》成名於刻劃細膩的現代都市愛情,走的絕對是另闢天地之路。「其實我也想畫打鬥的,但無人找我畫(哈)。當年打鬥類漫畫的確是很火熱,但我認為愛情漫畫故事在香港也是有讀者的,因為對於愛情的理解,誰都會有的,而且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大家都對這題目有興趣。」
不只是創作題材上獨闢蹊徑,《百分百感覺》雖然是本地漫畫,但卻不是以當時盛行的薄裝書形式,而是用日本漫畫常用的精裝漫畫書方式出版。「這不只是出版方式的分別,在說故事的手法、分鏡的運用、用對白還是用旁白去說故事的選擇上,也和傳統的港漫很不一樣。這裡無分哪一種比較好,而是在創作上的選擇。」有人形容《百分百感覺》能在漫畫壇佔著重要地位,並在海外也有極佳口碑,正是因為不走傳統港漫路線,但又能得以生存,打破外界對傳統港漫的刻板印象。
你接觸的《百分百感覺》是從哪裡開始?是電影?是電視劇?還是廣播劇?如果是電影,你的Jerry是鄭伊健、陳奕迅,還是余文樂?我當然知道,大家也清楚《百分百感覺》是一套漫畫,電影、電視劇與廣播劇也不過是之後的改編。但這卻是「黃金時代」最好佐證,一套由本地漫畫家劉雲傑於92年出版的作品,10年、20年來也影響著這裡的人。還時不時被改編,重回大家的眼前,讓人感受到,漫畫並不是人們口中的「公仔書」,而是這城市的文化,這裡的經典。「能夠成為當中一分子的感覺是很奇妙的,創作的時候你沒想太多。不是指沒有考慮市場,但你可能只是想如何繼續畫下去,如何讓漫畫在這裡生存。而再遠的,也不是靠想,就能實現。現在回頭看,我會說,即使以後都不再畫漫畫,不再做創作,但因為曾經經歷那段時期,我可以無悔的了。」88年擔任漫畫主筆,劉雲傑在92到07年完成代表作原創漫畫《百分百感覺》,不論在香港及海外均有相當銷量及口碑。08年《百分百感覺》更從46個國家和地區共368套參賽作品脫穎而出,獲日本外務省頒發「第二屆國際漫畫獎」最優秀獎。
 
 
摸著石頭過河
「我沒有從少立志成為漫畫家,反而是身邊的人說不如你做漫畫家,原因,也不過是讀書時將身邊的人畫成漫畫,大家覺得我畫得好神似很靚。」人生又有多少人一開始就找到自己的路?Jeffrey從教育學院設計系畢業後,順理成章從事設計工作,但工作不久就遇上樽頸。「我是一個太喜歡新鮮感的人,設計的工作做數年就發覺『悶』,這時候有人問我有沒有興趣入行做漫畫,當時覺得可以一試,就轉了行。然而,並不是一開始就賞識我,讓我創作自己的漫畫,而是在做『打雜』,貼網格、塗白之類。」
又不是從少志願,「邂逅」也不見得驚天動地,遇上漫畫後也看不到機遇重重,Jeffrey卻從那時起,就開展其漫畫人生,專注至今,當中憑藉的就是一份相逢恨晚的熱愛。「男孩細路時總會讀過幾本漫畫,但有段時間我就放棄了。直至有次機緣巧合拿起了池上遼一的《男組》,一看就愛不釋手,並可以說是震撼心靈,當時自己也十分迷西洋畫及油畫,這漫畫的透視感,與仔細的肌理,讓我對漫畫有重新的認識,並且再一次愛上。」
 
 
漫畫不只是「公仔書」
和Jeffrey相處了數小時,你會體會到,是因為沒有輕視漫畫,以及對漫畫抱有專業的態度,或許才是能畫出讓人著迷漫畫的原因。「從前學漫畫,心想運用一些電影分鏡,像希治閣經典,必定會有不錯效果。但就會被罵,說不識寶。漫畫,其實是比用其他媒體創作更困難的,不像電影可以用配樂、聲效去帶動。只是用圖像、分鏡、對白,還不是自動播放,而是需要你逐頁逐頁去揭。哪裡來讓讀者有這動力追看下去?這對創作的要求是很高的。」
Jeffrey不只一次說人們,特別這城市的人對漫畫存有不必要的輕視,不只是外人對漫畫的刻板形象,還有對創作人也太輕視。「『睇公仔書,唔溫書,無出色』這些家長式對漫畫刻板印象一直存在,也不是一時三刻可以改變。更甚的是對創作漫畫的人也不夠重視,你看美國、日本等地,漫畫家創作人的身分是十分得到尊重,而且對於原創也十分保護。」
 
沉在深海的寶石
形容自己現在處於「創作冷感期」的Jeffrey指,不是沒有想過創作新的漫畫,只是現在的環境,讓他需要更多時間去思考往後的路應如何。「人們常說現在有了網絡,甚麼也很方便,創作也方便了,可以隨時發佈。但問題是,進入漫畫行業的門檻不再一樣。特別是,從業餘創作如何才能成為專業漫畫家,中間的梯階被架空了。你再試想想,不要說本地漫畫,就算是日漫,我們現在能在哪裡看到及買到?漫畫店不論是租漫畫的,還是賣漫畫的也愈來愈少。而在網上,你所競爭的就是千千萬萬不知是有益還是有毒的資訊。好的漫畫就算發佈到網上,也如沉在深海的寶石,又有幾多人願意花時間花氣力去尋找、閱讀。」
不過,在Jeffrey眼裡事情也不是一面悲觀的,他指至少現在大家也更多人覺得本地漫畫是這城市文化的元素。「就像這個動漫基地,這城市還是有有心人,想保存好本地漫畫的。創作漫畫的環境變得困難是事實,但同時,有些人也正著手為將來的漫畫創作培養種子,不論是讀者、創作人,還是更多愛漫畫的人。」上月他就和新生代的本地玩具設計師米路沙,用漫畫、插畫及首辦玩具在動漫基地舉辦了一個跨媒體的創意展覽。劉雲傑即使暫時停下了筆,沒有繼續創作漫畫,但仍從不同途徑,為迎接下一個Golden Age的來臨出一分力。
 
 
TEXT / TING CHAN    PHOTO / MICHAEL WONG
COORDINATION / HONG KONG ARTS CENTRE    LOCATION /動漫基地

 

Koomen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