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兩代工房:參觀瑞士沙夫豪森IWC總部博物館及製錶廠房

本年春季,萬國錶發表全新Portugieser系列腕錶,以地平線藍、大地色、曜石黑及銀月色貫穿永恆曆、萬年曆、球形晝夜顯示、計時等複雜功能腕錶,配搭正裝腕錶規格,展示自家產能與技術。品牌近年推出飛行員系列和Ingenieur系列運動腕錶,我深明是瑞士製錶品牌出品,細節工整簡潔;但同時亦流露出美國現代主義(American modernism)美學,這種風格從何而來?筆者有幸獲品牌邀請,參觀兩間位於瑞士北部沙夫豪森(Schaffhausen)之廠房,一探究竟。

現代工業古城

PHOTO/ IWC

IWC現時坐擁兩家廠房,其中位於沙夫豪森舊城區的總部大樓,有近150多年歷史,毗鄰萊恩河,由創辦人兼美藉製錶師Florentine Ariosto Jones建造。Jones早年植根波士頓,經歷南北內戰,他遠赴歐洲建立現代腕錶生產線。有說法指,他看準瑞士沙夫豪森剛剛邁向工業化,成為當時最先進之現代工業城鎮,而萊恩河慕時水壩(Moserdamm)於1866年完工,並設有當時瑞士最具規模水力發電廠,故在1868年選址此地創辦International Watch Company(簡稱:IWC),期望運用當地源源不絕的電力和工業技術組裝自家陀錶,出口美國。總部大樓於1875年竣工,是時計生產基地。

製錶廠成立短短數年之間,每年已能生產上萬枚機芯,分銷美國和瑞士。錶廠後來輾轉由當地工業巨頭Rauschenbachs家族成員接手管理,改善生產流程、提升製錶技術和產能,經歷腕錶普及,渡過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和1970年代「石英風暴」,品牌轉向運用科技物料製作高級機械時計,如在1980年推出鈦金屬腕錶Porsche Design Titanchronograph。2000年代初期,品牌開始由瑞士歷峰集團管理。

 

歷史館藏

PHOTO/ men’s uno HK

現時總部大樓仍保留原來特色,窗戶偌大,採用自然日光照明室內,體現創辦人活用天然資源之傳統理念。地面空間已改建成IWC博物館,藏品完整而狀況完好,展出了19世紀製錶器具圖則、陀錶、陀錶機芯及替換組件、古董製錶工具、1910年代生產記錄冊、1920年代至今出產的精選時計和紙本廣告等等;其中包括產自1934年代Art Deco男裝腕錶,上世紀中期繁體中文字報紙廣告、1960至1970年代裝設於英國空軍武器上的時計、以及典藏飛行及潛水腕錶,當中有不少元素演變成自家時計特色,應用至現代系列腕錶之中。

IWC博物館內展示古董製錶儀器。PHOTO/ men’s uno HK

筆者相信這些展品只佔少數,單從紙本記錄冊、圖則、製錶器具和機芯零件完好程度推測,錶廠管理和保存資料制度完善,經歷百多年紙本及金屬藏品仍沒受損,如同歷史文物資料庫;這於其他國家生產廠房甚為罕見,婉如物質及知識文化遺產,便利技術研發人員、製錶師、決策人員、歷史學家和腕錶收藏家學習、比較、印證和推敲時計演變歷程,作為研究基礎,才能不斷提升知識和技術水平。

 

品質監控部門

走過總部大樓地下中央通道,可見建築內部仍然堅固,牆身新淨乾爽,空間光猛,不帶一絲陳舊氣息。總部大樓過去曾經擴建,東西新翼分別於2005及2008年落成,主建築目前由行政及市場推廣部門進駐。在品牌代表帶領之下,經過重重保安系統,沿升降機而上,便可抵達品質監控部門及組裝部門。檢測部門如科學實驗室,設有多架測試裝置及設備,例如錶帶固色測試、水壓測試儀、撞擊及震盪測試儀、錶帶拉力及扭力測試儀、錶冠測試機、海水腐蝕測試缸等等,因應實際使用情況設定不同條件,模擬腕錶十年內耗損過程,檢驗整枚腕錶表現、組件物理強度及化學穩定程度,過程為時兩至六個月。

品牌代表展示一枚由自家工程人員採用LEGO積木組裝的配件,測試機件耐用程度。PHOTO/ men’s uno HK

品牌工程部門會自製測試儀器組件進行測試,滿足自家品質標準,如樣辦性能和結構通過種種測試,品牌才會決定批量生產,繼而推出市面。部門代表說,萬一腕錶樣辦未能通過測試,便會聯同有關部門查明原因,如仍未能發現或改善問題,便作最壞打算,推倒重來,從草圖重新著手,構思整枚時計的結構。從眾多儀器之中,機芯收音裝置最具特色,通過咪高峰接收和放大機芯運轉時所產生的聲音,過程如同心臟科醫生用聽筒聆聽心跳,根據節奏判斷心臟機能一樣,估算每日走時精確程度。品牌代表說:「這是製錶業通用檢查方法。瑞士目前只有一個品牌生產專門用來接收機芯聲音的咪高峰,供應整個瑞士製錶業。」

 

全新製錶基地

PHOTO/ IWC

歷史和技術代代相傳,遵守理想品質標準,配合專業分工和現代管理,看來是瑞士製錶品牌歷久不衰的原因之一。2018年,IWC成立150周年,位於沙夫豪森近郊之全新廠房落成,耗時21個月建造,佔地13,500平方米,是為單幢式單層建築,專門生產錶殼、機芯零件和自製機芯。廠房產能涵蓋1,500種機芯零件,包括52和82系列自動機芯、59系列手動機芯,以及69系列計時機芯,還有底板、夾板、擺陀、擒縱叉、游絲、閂鎖裝置等零件,同時亦製造萬年曆、年曆和陀飛輪等複雜功能機芯零件。廠房分區清晰,主要採用落地玻璃幕牆作為間隔,視線能貫穿不同部門。

PHOTO/ IWC

參觀此地便能觀察錶殼和機芯從金屬圓柱經過切割成毛坯,再經過機械及人手打磨、組裝鑲嵌和裝飾整個過程。每種原料、半製成品、零件有條不紊收納其中,配設指定編號和收藏架分類收納,按步就班遵從製作藍圖,經過重重半自動化工序處理,期間還要保持室內空氣循環過濾流動,避免灰塵沾上組件,妨礙機芯運轉,方能持續製作出品質和性能穩定的腕錶。

PHOTO/ men’s uno HK

筆者相信整個製錶業所運用生產機械和原材料大同小異,如何運用相同器材,按照自家生產藍圖和技術製作出與別不同的時計,便是品牌價值所在。商業機密不易展露人前,過程雖然不能探知材質配方和專利技術草圖,但足以令人大開眼界,體會製錶工業實事求是、憑自家技術超越自我的行業特質。

Koomen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