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心理學|巧用心理學配邏輯學 改變老闆對你的感覺

近來承蒙一所慈善機構的愛戴,找我和會員談邏輯,令我赫然發現,原來邏輯背後隱藏著相當多份量的心理學元素,因此從邏輯的角度來談心理學,可能讓讀者覺得更有趣,例子亦更貼地。

PHOTO / 《黑道律師文森佐》劇照

心理學研究的是人類的思想定律,例如這樣做就必然令人想起什麼。可是邏輯的定位就是當一些生活上的事情達不到心理學上的硬性規定,人們的思考方向及行為就變得多樣化了,原因之一是大家心中的「概率」不同。簡單點說,當事情是百分百肯定的,人們就會一致作那種行為。例如一件常用家品一折發售、買一送十或是限時限量購買,這種營銷相關的「消費心理學」令絕大部分人都會趕去搶購 (還記得疫症初期搶購口罩廁紙的光景嗎 ? ),可是當事情並非百份百肯定,大家就要靠經驗去計算,當中的不確定性就需要運用我們的邏輯了。

PHOTO / redd of unsplash

說完理論,讓我們看一下生活例子吧。我有一位很精於時間分配的朋友,她的生活巧妙使用「柏拉圖法則」,即經濟學稱的「八二法則」,來完成很多不同範疇的工作。不過這法則的特點就是每樣事情都只完成80%,她當然不會讓每件事情都爛尾收場,反而是每件事情她都放棄花時間做到盡善盡美,空出更多的時間去做其他不同的事情。

PHOTO / charles deluvio of unsplash

她在職場上的生存方式就巧妙的運用到邏輯上的「排中律」,即是一位員工在上司眼中的評分一般是能幹的或是不能幹的,甚少會看到部份能幹或有時能幹這類評語。因此這位朋友的職場獨門秘技就是讓老闆認定她「不是不能幹」而不去爭取「我是能幹」的評語。她會把老闆安排給她的工作以非常快的速度完成80%然後交功課,老闆的觀感就是這位員工工作勤快俐落,那20%的不足就自然沒有那麼重視了。就憑著這種辦事方式,她可以空出了很多時間處理工作以外的事務,成功達致工作生活平衡狀態。

PHOTO / laura davidson of unsplash

或者常常思考著應如何「扮工」的朋友們,可考慮一下巧用心理學的同時加點邏輯學的運用,可能工作更能順順利利呢 !

 

 

 

 

 

 

 

 

 

 

林嘉良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醫療科學博士
美國彭博大學工商管理博士
香港註冊護士
加拿大註冊心理學家
香港心理治療總會主席

psyassohk@gmail.com

Koomen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