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別、銀髮模特兒、膚色無界限丨細數6項影響着時尚圈發展的平權運動
時裝業曾被喻為最具種族主義和精英主義色彩的工業。隨著各地平權運動的發展,平等機會及反歧視政策相繼實施,情況己有所轉變。多年以來,其實一直有人默默從各個時尚層面,推動平等主義。
01. 赤身裸體也平等
性別地位,首先反映在祼體的權利裡。1973年,首本《花花女郎》雜誌於美國面世。雜誌以模仿《花花公子》拍攝女性的角度去拍攝男人,實現媒體上的裸體平等。然而雜誌的讀者群僅限於少數女性和同志族群,未算普及。直至80年代,Calvin Klein與攝影師Bruce Weber攜手合作,才成功把這種軟色情(softporn)視角演繹成主流時尚。以往的時裝雜誌,祼體女模特兒向來是拍攝的常用素材。
1982年4月,Calvin Klein在紐約時代廣場廣告牌展出巨型男裝內褲廣告,呈現由下而上仰望的視覺,意識大膽卻又美得叫人無法抗拒。這種手法搶奪了所有路經途人的目光,同時展現品牌崇尚健美體態的哲學。自此以後,Calvin Klein白色純棉三角內褲便是性感的代名詞,裸男也隨即成為時裝工業的常用元素,實現裸體平等。
02. 花甲男女的魅力
誰說只有青春才是美?天然的歲月痕跡千金難買,是活過精彩人生的標記。只懂欣賞青春魅力的潮流已經改變,不論老幼均可演繹時尚服裝,並注入獨有魅力。近年不少品牌起用成熟的模特兒參與演繹服裝,拋開了對青春的執著。另一方面,昔日的潮流創造者也陸續步入花甲之齡,他們的生活精彩經歷過高低起跌,繼續熱衷創作。隨著這個族群出現,象徵時尚的面孔不再限於年輕模特兒。
這些廣告模特兒家傳戶曉,早已憑著個人專業獲享尊榮,並渡過了多個時尚周期,不論是復古時裝定還是現代時裝都能輕鬆駕馭。,年輕面孔象徵活力、稚嫩和純情;成熟面孔卻代表品質、內涵和個人魅力,各具特色。這也說明雖然人的青春會消逝,但內涵和個性同具欣賞價值,而且與日俱長。這不但拉闊原來單一的審美標準,也打破了青春就是美的金科玉律。
03. 新世界公民時裝
生而為人,總避不開社交生活。昔日資訊不流通,服飾能展示身份,吸引別人去打開話題,建立信任。現代人講求有效溝通,穿著簡樸,地位平等,反而能讓人舒適自在。世界大同,除了尊重多元價值和文化,地球成員更需共同面對社會議題,通過日常決策來分擔責任。中性休閒服裝興起、上班服裝不受規範、制服設計能配合男女差異,反映民眾不需再用刻板的外型去定義自我。
這些服裝外型簡單,不帶商標和名牌,細看產品說明,便會明白品牌在選料及生產技術上花足心思,務求在有限資源內提升品質,延長服裝生命周期,實踐新興生活理念。荷蘭牛仔服裝品牌Mud Jeans、意大利羊毛服裝品牌Artknit Studio、丹麥可持續服裝品牌Organic Basics、德國品牌Armedangels 等盡用地方產業的優勢,專注設計不具潮流色彩的基本服裝, 著力減輕污染和能源消耗,例如使用回收纖維、本土生產的羊毛、有機原料製作服裝,通過最平凡的設計來應對世界共同危機。不論男女老幼,不同國籍面孔的人都可穿著,以人人平等的世界公民身份去擁抱共同責任。
延伸閱讀:用時裝重寫社會價值|前衛設計師及品牌如川久保玲、Gucci等以6種偏鋒風格推動時尚改革
04. 高矮肥瘦一樣美
人的五官和體型受先天基因和後天生活習慣影響而變化,相貌各有特色,然而懂得欣賞和發揮長相的特色。但審美標準又如何釐定?服飾製造業對男人也同樣包容,男裝的設計普遍寬身,附設量身改衣、度身訂造服務普及,主動運用栽縫技術來提升男士的天然體態,也不會期望男性顧客會把自己擠到超窄的服裝裡。雖然如此,大眾媒體所呈現出來的男性形象依然單一,叫擁有不同體態的男士無法輕鬆構想出合適的穿著風格,變相磨滅了他們對打扮的興趣。
雖然如此,但為了實現體態平等,呈現多元化的審美標準,一場實現體態平等的運動已在展開。2016年,知名美國模特兒經紀公司IMG簽下首位大碼男模特兒Zach Miko。他身高六呎六吋,體重近230磅,腰圍達40 吋,比起傳統男模特兒,他更接近當地男士的實際體型。現年31 歲的他憑著微胖男人的獨有親和力,已獲各地休閒服裝品牌聘用,拍攝商品目錄。美國流行音樂歌手Rhianna旗下內衣品牌Savage×Fenty同樣是實現體態平等的推手,特意聘用不同膚色、種族和體型的模特兒拍攝目錄,突出多元化的性魅力,這說明自信才是魅力的關鍵。
05. 跨性別多元形象
跨性別人士雖然只佔人口中的少數,無法選擇先天性別,但卻有權利去選擇如何表達後天的形象。性別只限男、女的觀念根深蒂固,惟國際社會近年才開始關注跨性別族群,性別定義才開始改變。有見及此,中性服裝的出現,便能提供表達多元性別形象的途徑。adidas、Balenciaga、Gucci、Stella McCartney、UGG已體察到跨性別人士的需要,推出中性服裝系列。
這些中性服裝的特色在於款式以日常服裝為主,設計沒有明顯的性別色彩,尺碼選擇多,方便擁有不同體態的人士穿著。另外,新晉品牌如One DNA、Wildfang等,也主力推出中性服裝,並特意運用商品目錄展示不同中性形象的穿搭方法,提供造型參考。穿著中性的圖像,無礙能啓發大眾去欣賞自我,從而摸索一套適合自己的造型方案。選用跨性別人士拍攝廣告,除了能夠提供造型參考,也可改變了社會對跨性別人士的刻板印象,消除歧見。
06. 膚色平等待遇
種族主義滲透各行各業,時尚範特也不例外。從前時裝業也屢被喻為帶有結構性種族、精英主義色彩的工業。簡單來說,時裝工業的前身由專門服務歐洲權貴的裁縫、配飾製造商和軍備製造商組成,當時的顧客只限歐洲貴族。至二次大戰結束後,他們的服務對象才逐漸轉變為普羅大眾,讓時尚普及。當時種族歧視仍然普及,但已故設計師Hubert de Givenchy 、Yves Saint Laurent、時裝攝影師Richard Avedon已率先起用亞、非裔模特兒展示高級時裝,締造多元化的審美標準,支持種族平等。
事隔數十年,隨著平等法案陸續實施,讓越來越多非裔、亞裔等創意人才冒起,甚至獲聘用為創意總監,成為文化領袖,時裝工業內的構結性種族歧視問題才有所改善。例如有Louis Vuitton聘用設計師Virgil Abloh為創作總監、由Kerby Jean-Raymond主理的Pyer Moss參與巴黎高訂造服時裝周、多位亞洲名人獲任為品牌代言人等,反映來自不同文化背境和擁有多元膚色的人才均能身居奢侈品品牌要職。此外,他們還成功將種族品味演繹成時尚潮流,通過時裝來消除文化隔閡;例如把說唱文化、街頭時尚、小數族裔的審美觀引進奢侈品品牌,製作以街頭服飾為主的服裝系列,甚至起用更多深色皮膚模特兒來演繹時裝,徹底將現代時尚品味改變。
PHOTO/ 品牌提供